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 > 时政

“工匠精神”谱写绚丽人生

2016年12月21日 11:04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原标题:“工匠精神”谱写绚丽人生

  什么是工匠精神?谁具备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并不神秘,它不是一朝得以生成,更不是廉价的自我标榜。它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它是持之以恒,是一丝不苟,是坚持不懈,是精益求精。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刘小虎,喜欢简洁地形容自己的“工匠经历”:车工、镗床和数控编程。这个从19岁技校毕业到成为首席技师的刘小虎,在他自己看来,从踏入技校大门开始,自己走的就并不是一条寻常人看来的“成功道路”。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做的也都是最普通的工作。”刘小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八年转岗练出一手绝活

  刘小武进公司的前8年时间是在转岗中度过的。车工专业毕业的他,在车间做了4年车工之后,转岗到镗床工作了4年,2004年12月,刘小武转岗到数控岗位上,第一次接触数控机床加工。“转岗的这8年非常重要,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我的技术能到现在这个层面,加工的很多基本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的。”特别是在镗床岗位工作的4年中,刘小武主要负责精密轴承、精密度较高的工装制造,这4年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练水平的过程。“一张图纸拿到手里,要以最快的速度想出怎么加工,如何装夹、定位,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

  在这个过程中,刘小武也在不断地学习。“从1996年算起,学习这件事从头到尾一直没有停过。”从车工到镗床再到数控,能很顺利地成功转岗,都和学习有关。在刘小武看来,虽然是不同的岗位,但很多的基本技能和原理是相通的,这些技巧的掌握都离不开日常积累。

  在这样的基础下,刘小武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尝试,“动叶打底孔工装改进”就是他前行路上的重要一步。刘小武在日常与钳工交流时,了解到钻孔打偏的情况经常出现,对产品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刘师傅进行了革新改造,提高工装定位准确度,避免了98%以上因定位不准导致的废品。该项目也荣获“西安市职工技术革新奖”,并在全厂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

  另外,刘小武也承担了6117类尾气透平叶片修复工作。该类叶片结构造型复杂,叶根叶冠(围带)结合要求严密,装配无隔叶块补偿环节结构复杂。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反复打表定位、对刀切削,并且要反复找正,导致其修复难度大、修复周期紧。修复中,刘小武凭着过硬的技术素质,实现了工件的准确定位和装夹,完满完成修复工作。“自制隔叶块打孔工装”项目也是刘小武的一项革新,这一工装的使用能提高装夹效率40%以上。“其实很多的小革新、小创新一直在做,既方便生产也方便自己。”

  努力拼搏的背后

  源于对数控技术深深的热爱

  转岗到数控岗位后,2005年,刘小武第一次参加比赛,在西安市高技能人才比武大赛中获得“西安市技术标兵”称号,破格晋升为高级工。在这之后,他更加重视自身学习,业余时间买来十几册数控机床的书籍进行研究,还上网在一些专业论坛上与天南海北的数控技术能手们交流经验。日常工作中,他则琢磨着怎样把学来的理论用在具体操作中,期待并积极准备与更高水平的“高手”过招。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全国第二届数控大赛中,刘小武取得陕西赛区第二名,获“陕西省技术能手”和“全国优秀选手”称号。同年,他破格晋升技师职称。2008年,刘小武又一次获得破格晋升机会,升任高级技师。从2005年由中级工升任高级工,再到今天的高级技师,别人用13年走完的路,刘小武只用了3年时间,这个速度也被工友们誉为“陕鼓最快”。

  努力拼搏的背后,是刘小武对数控技术深深的热爱。“我确实喜欢加工类的东西,在做车工的时候,自己的活干完之后就去给别人帮忙,为的是能摸摸别人的床子,对别人用的设备也很有兴趣,好奇心很强。”在这个过程中,刘小武也懂得了很多其他设备的操作方法,使自己向多方面发展。“这可能也是比赛能获奖的原因吧,自己平时想多学一点,所以知道的、会的东西也更多一点。”

  2013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和美国康涅狄洛州政府联合举办的“中美数控机床技能大赛”在美国费城落下帷幕。刘小武等6人作为陕西国资委的代表,首次以团队协作方式与国际同行同台比拼,荣获“2013中美数控大赛团体银奖”。为了这次比赛,2013年春节后的每个双休日,西安数控机床4S店就成了他们的练兵场,他们在这里讨论加工方案,布置组装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加工,刘小武主要负责加工环节。团队每次都练习不同的产品,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进一步改进。“这次是奔着第一去的,绝对不能有一点松懈。”

  回顾自己获得的众多奖项和荣誉,刘小武说:“一路走过来,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活干好,不把手上最简单的活干好,你的工作不可能好。所有技巧、技能的提高,都是来源于最基本的工作。”也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想法,让他在工作中经过历练,不断成长。

  即使工作再辛苦,刘小武也要努力做好家庭的“挑大梁”角色。现在的他,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努力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孩子也慢慢大了,关注点也会有一部分转移到孩子身上。”

  希望让更多的人尊重工匠价值

  2009年开始,刘小武担任了公司级培训师。作为加工中心高级工和中级工职业资格认证的考前培训班主讲老师,培训合计达40课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中级工资格认定通过率达100%,高级工资格认定通过率达92%。

  经过这次培训,刘小武发觉培训师和工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做培训师,花的精力更多。”作为一线工人,刘小武经常遇到一些理论比赛。“满分100分,我可能拿了90多,就能得第一名,而对于一些知识点可能也是一知半解。但作为老师,在教学生时,你讲的这个知识点必须是清晰、正确的。”一般一两个小时的理论课,刘小武会花一个星期做准备。课件上提到的每一条理论和细节,都要在书本上进行逐一核实,确保正确;所举的每一个案例和程序的编程方法,他都会先在机床上先运行一遍,保证运行无误后,再教给学生。“你给学生说完,他在机床上操作不出来,那你的教学就是不成功的。”

  在刘小武看来,给学生做培训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学习的过程。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都会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操作问题的讲解,刘小武会和工厂的产品、生产紧密结合,学员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什么操作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他会在课上进行理论讲解,在课下的车间实践中进行具体的操作示范。“培训中,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有的东西不是靠理论就能解决的,通过讲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实践过程中给他一个示范。”刘小武说。

  2012年以来,叶片车间成立了“A17及HSM800机床编程指导手册”编制项目小组。刘小武作为项目组骨干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操作技巧,主持编写了数控基础知识和A17机床相关内容的编制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工厂员工的整体技能水平。

  另外,在每次的培训课上,刘小武都会播放一个关于德国加工业的小视频。这主要是为了引导大家树立新观念,更加重视生产。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其他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够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更有动力,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今天全社会强调培养“工匠精神”,刘小虎觉得关键还在尊重“工匠价值”。“我也一直在想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想应该是‘敬业’和‘认真’两个词,而它一定要来自于兴趣和热情,来自于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工匠的工作岗位。”刘小虎平淡地说。


相关资讯

  •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位国际…

    2023-10-19 10:44:23
  •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建议推动非遗传承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 唐俊 摄非遗工坊作为非遗与社会的连接点,符合非遗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和经济特点,普遍受到各地传承人和旅游消费者的欢迎。非遗工坊在促进非遗保护、带动创业就业增收、推动非遗传承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2023年初…

    2023-3-7 13:55:50
  • 习近平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

    2022-10-18 9:47:46
  • 全国人大代表姜涛:做好技能传承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焊接班班长姜涛介绍,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姜涛介绍,他和他的团队35年来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的焊接工作,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

    2022-3-5 14:32:12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