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火眼金睛,用周密的调查,拆穿了一系列虚假诉讼,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她过关斩将,以娴熟的技能,从省市检察系统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民行业务竞赛能手”的称号。
她就是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检察院年轻检察官邓文萃。干练利落、热情大方,是邓文萃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民行检察是检察机关直接面向群众的重要“窗口”。直面群众诉求,让邓文萃深感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尤其是民行检察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范围广、人际关系复杂,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到综合能力,都对办案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案件往往涉及民生民利,法条纷繁、案情复杂。当时,深感能力欠缺的邓文萃,一头便扎进了民行业务的“海洋”。
认真学习剖析各类民行案件,全面检索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对把握不准的地方,她发挥“死磕”精神,向上级院专家和法学教授请教。与此同时,把学习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在工作之余翻阅了大量的法学书籍资料,并及时总结梳理办案心得,陆续撰写了多篇论文,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民行业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邓文萃逐渐在全市检察系统崭露头角。
2014年,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民行处将8件涉嫌虚假诉讼的案件线索移交青山湖区检察院审查。面对50余本堆成小山似的案卷材料,邓文萃硬是在一系列看似“天衣无缝”的材料中发现了异常。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性提出提请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多种监督方式,实现了查处渎职法官、监督错误调解书、监督诉讼违法行为和执行违法行为的综合效果。一案纠四错,在全市各级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产生了强烈震撼。
前不久,在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邓文萃从全国98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业务能手称号,并被列入“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库”。
一系列荣誉让邓文萃在检察系统声名鹊起。然而,回首她的成长经历,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同事感慨地说:邓文萃最大的成功,就来自于她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案件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原标题:精益求精的法律“工匠”)
本报记者 殷 勇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