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大国工匠”何世良
明清时期,广州的祠堂、庙宇甚至民居,普遍有砖雕装饰,风格独特。而随着现代建筑兴起,砖雕装饰日渐式微,让人惋惜。番禺沙湾人何世良30年来潜心于砖雕工艺,作品多次获奖。在去年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大赛中,他获得全国“砖雕大国工匠”称号。
文/记者 甘韵仪 图/记者 邓勃
岭南古镇孕育艺术情怀
何世良1970年2月出生于被称为“活着的岭南文化古镇”的番禺沙湾。“这里建筑砖雕、石雕、灰塑遍布,我从小就对这些很感兴趣,常常看得出神。”何世良说,1984年,沙湾留耕堂修复工程启动,那时他不过十四五岁,一放学就跑到留耕堂,看师傅们如何细细雕琢,越看越痴迷。
有一次,有木雕师傅招收学徒,他果断拜师学艺。后来,从木雕到砖雕,何世良可谓无师自通。为钻研砖雕,他几乎跑遍了珠三角的古祠堂,踏遍广州大小书店翻阅书籍,在一块块青砖上精雕细琢。
1995年,广州宝墨园开建。因雕工了得,何世良被推荐承担巨型砖雕影壁工程。历时三年,集圆雕、透雕、浮雕以及难度极高的挂线雕等砖雕工艺技法的作品《吐艳和鸣壁》面世,成为宝墨园镇园之宝。600多只栩栩如生的鸟儿、100多种犹有生命的花草树木,让何世良声名鹊起。该作品成为其代表作之一,2002年收入吉尼斯纪录。
精雕细刻见“工匠精神”
广东砖雕雕工细腻,素有“挂丝砖雕”之称。“砖雕工艺精细,从粗胚到成品,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开始时,要大胆下刀,所谓 快狠准 ;接着要静下心来,慢慢地修改;到最后阶段,细致程度要求一丝不苟。”何世良说,砖雕行内有一种说法:雕刻一条龙,可以雕一个月,也可雕半小时,功夫在人心。
在他位于沙湾镇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幅大型砖雕座屏《岭南佳果》。据介绍,他每雕刻一颗荔枝,基本上要花费一天工夫。荔枝皮上凸起的小刺,肉眼可观,栩栩如生。这座《岭南佳果》获2012年度首届广东省工艺博览会金奖,在2013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多年来,何世良用作品讲述“工匠实力”,《福字》砖雕挂壁被广东省档案馆作为珍贵档案资料署名收藏;大型柚木雕屏风《今古羊城颂》被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作为珍贵档案资料署名收藏;2015年大型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以工艺传承创新为使命
这些年,随着对传统民俗的深入了解,何世良对砖雕的兴趣也演变成责任。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关键是锲而不舍地将一件事做到完美;对传统雕刻来说,高水平的工匠还应努力探索创新。
他一再强调,不希望广东砖雕那么快进入产业化,而应在技术与工艺上不断探索。“要发展广东砖雕工艺,首先是要继承,然后是创新,将传统与现代、传统韵味与自身审美结合起来”。
何世良带出了不少徒弟,并始终鼓励徒弟在工艺传承上有所突破创新。在他看来,“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师傅教的是技法,徒弟用技法去创新,传承的是使命”。
(原标题:【学习南粤工匠与广东共奋进】何世良:一刀一刻出工艺 细微之处见精神_金羊网新闻)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