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等多个部门联合举行“天涯工匠”选树宣传学习活动。从8月15日至31日,活动将评选出10名“天涯工匠”。评选对象重点关注基层、一线岗位中直接从事技能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南“十三五”规划锁定的十二个重点产业人选。报名人员不受年龄、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8月16日《海南日报》)
“工匠”,俗称“匠人”,我们也习惯称之为“手艺人”。“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手艺人”在打磨物件时那份专注、认真、精益求精的劲头。可以说,工匠精神在我国古已有之,甚至还成为手工业的一项优良传统。然而,随着近代以来工业生产方式的兴起,商品生产开始一味追求“短平快”,日渐呈现出批量化、规模化特点,而“慢工出细活”的工匠艺术一度为市场所冷落。
而如今,社会发展由重“量”转变为求“质”,人们的需求也由“重物质”转变为“重个性”,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重又迎来“春天”,广受关注。就海南而言,工匠精神显得尤为迫切。“质量强省”的打造、“海南品牌”的培育、“十二个重点产业”的成形成势……这些工作的推进都要以工匠精神为支撑,都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而“天涯工匠”的评选,正是为了让工匠精神在全省传扬开来。
就当前来看,工匠精神虽然如此重要,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工匠精神的养成绝非易事,需要高度的毅力、耐力,需要持久的专注、投入,甚至要一遍一遍地重复工作。但这样一种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却由于时间长、见效慢,而被不少人讽为古板、愚笨、不合时宜。而诸如“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得了”之类调侃式的应付心态,却逐渐由生活延伸到工作中去。
所以说,工匠精神需要鼓励,需要倡导。让工匠精神蔚然成风,首先要让匠人工作得体面、有尊严。而反观当前的员工考核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多存在着重“量”不重“质”、求“快”不求“精”的弊病。即便是社会层面的奖先评优,也往往门槛重重,潜心钻研者很难露头出彩。如此浮躁的考评机制,又怎么能够让匠人们安心下来精雕细琢、潜心研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怎能吸引人们竞相践行?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此次“天涯工匠”评选,面向全省,不分行业,不讲级别,不论工种,唯技能、唯德行是举,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员工考评制度的改变,让匠人有更多获得感,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匠人、学习匠人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精益求精的匠人脱颖而出。活动有期、人员有限,但评选意义极为深远。我们要循着活动所传达出来的导向,靠近匠人,崇尚专注,把工匠精神践行于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精心雕琢,追求极致,身体上或许疲累,可精神上却是极大收获。常言道,敬事如仪。说的是,无论过生活,还是做事情,一言一行都要心存敬畏,认真对待,不苟且,不敷衍。践行工匠精神,同样如此。于个人而言,这是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于发展而言,这是优化供给、提升品质的重要凭借。于公于私,我们都要自觉践行,积极传扬,让工匠精神扎根天涯、永驻天涯。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