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13日电 题:用工匠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国务院第四督查组福建行见闻
新华社记者 赵文君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无论在福建的省会福州市还是在宁德市,一走进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大楼,醒目的标语就一下子映入眼帘。日前,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第四督查小组来到福建省督查。
“跑一趟”体现为民服务意识
宽敞、整洁、舒适的办事大厅、人性化的柜台、座椅设施,电子屏幕一站式导航服务,这些在福建基本上是市民行政服务中心的“标配”。工商、税务、交通、公安出入境登记……各种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一栋大楼里,让群众享受到“一站式”办事体验。
第四督查组副组长吴圣光在福州市行政服务大厅走访时发现,咨询台前围了一群人,一位老人情绪激动,朝着工作人员大声嚷嚷。问明情况,原来是老人没仔细看办证的材料清单,又不愿意再跑一趟。吴圣光协助工作人员向老人解释清楚,及时化解了老人的不满情绪。
服务大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指南里不允许有模糊表述、出现兜底条款,使用“以及”“或”等字眼。
“‘跑一趟’创新了政府的服务理念,体现了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吴圣光说,让群众少走冤枉路、一次性告知很重要。材料清单的语言表述一定要很清楚,话要说干净,不允许有歧义。
日前,福建省公布第一批23292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项目,其中“一趟不用跑”事项3304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9988项。
“一趟不用跑”指可以全流程网上办理的事项、从申请到办结全部实现网上通办;“最多跑一趟”指最多需要一次到窗口申请或取件的事项,比如立等可取的即办事项,通过网上预审、简化流程来实现。
提供精准服务实现双赢
宁德市在全市126个乡镇、2282个村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及代办点。宁德市城南镇是离市区较近的郊区乡镇,这里的乡镇行政服务中心有七八个服务窗口,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办理新农合等事项。
第四督查组组长王建凡走访了福州、宁德等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后有了一个想法:“服务百姓的意识是空前的,但是政府部门投入的资源也不少。公共财政资源事关百姓利益,如何节省行政成本、能否实现双赢?”
王建凡说,行政服务中心一切以便民为中心,群众满意的背后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艰辛付出,既要满足窗口服务,同时又要充分保障审批监管的职能。
宁德市编办主任黄昉说,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办事,服务窗口是“店面”,审批监管要在职能部门的后台办理、相当于“生产车间”,这两者要协同发挥作用。
“督查要发现机制体制的问题,用工匠精神做好‘放管服’改革。‘变’是统筹地‘变’,不是局部‘变’。”王建凡建议,“放管服”改革要提供精准服务,需要服务的时候服务要到位,让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
“放权”不“放任”监管
“放管服”改革要坚持“放权”不“放任”,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市场活而不乱。
第四督查组一行在福建“暗访”时,找当地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福州一家老字号小吃企业的负责人说,“肉燕”是当地特色食品,由于没有现成的标准,在申请相关许可时有难度;一家茶叶公司的负责人反映,公司对茶叶分装的产品需要抽检,但是执法检查人员不定期更换,标准往往不统一。
带着这样的问题,督查组一行走访了福州市市场监管局。
据介绍,福州市于2014年起在市县两级,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职责,新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市、县两级分级管理方式,探索建立“统一抽号、综合检查、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督查组一行查看了近日随机抽检的企业纸质单据,上面清晰地记录了各项检查情况,随后将录入统一的企业信息网,并向社会进行公示。
在查看执法人员数据库时,督查组成员谢杨发现,像电梯检测等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执法人员一共也就三五个人,面对的却是上千家企业。
该局负责人介绍,相对庞大的企业数量,执法人员数量相对有限,建立起企业库、执法人员库进行随机匹配,打破以前一个执法人员固定联系某几家企业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企业轮番应付执法部门检查,保障每年对企业的抽查率不低于15%。“让企业既安心生产、又感到利剑高悬,不知道哪天会被抽查。”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