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 > 匠人

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用工匠精神书写“中国高度”

2019年10月29日 20:42 来源: 光明日报

       每到一座城市,人们总是喜欢登上充满现代感、设计感的摩天大楼,俯瞰城市美景。这一座座醒目的“城市地标”,不但让人们在云端尽览城市的飞速变迁,更能直观感受我国建筑技术在全球建筑史上的卓越进步。

       当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第一高楼广州西塔、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和如今的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便是这样的标志性建筑。而它们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名字——陆建新,这位不断谱写中国城市新高度的人。

W020170913368087589390.jpg

       乐于学习:37年执着前进

       打开陆建新37年的“成绩簿”,是让许多建筑业同行望尘莫及的高度:

       参建工程44项,总高度3600多米;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

       赫赫战功之下,是37年坚守一线的汗水挥洒,是37年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淀,也是37年不断学习的创新之魂。

       将时钟拨回到37年前,那是1982年,18岁的陆建新测量专业中专毕业后,进入了中建工作,成为一名测量技术员,一干就是14年。

       陆建新将这段日子当作打基础、勤积累的好时机。他白天在施工现场奔波,晚上或研读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提升。公司每引进一台新设备,他都要深入工地,潜心研究其原理和使用技能;工地上的绝大多数设备,他都能熟练使用。这段经历,为他此后一步步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大区总工程师,乃至成为如今中国钢结构行业专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

       如今,陆建新仍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不仅如此,他还加强CAD等专业制图软件的学习,以应对信息时代的发展。“熟练程度让不少年轻人都追不上。”中建钢构装配式事业部执行总经理许航说。

        勇于创新:不断征服新挑战

       “拓荒牛精神”,是深圳新时期建设者的共同特征。折射在陆建新身上,则是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优秀作风。

       目前,陆建新正在负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是一项新的高难度挑战,工程长度1.8公里,总用钢量达27万吨,相当于6座鸟巢的面积。

       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建筑知识的结晶和精细到毫米的施工技术共同成就。

       “管理协调、技术难度很大,比如最大一个展厅的金属屋面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既要‘颜值’高,又要能抗台风、防漏水等。”陆建新的同事张弦告诉记者,“技术团队组建以来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员前后改了10遍施工设计稿。他经常跟我们说,技术是给现场生产输送炮火的第一线,要保证方案的先进性和交底的及时性。”

       如今,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陆建新的带领下不但完成了“国家十三五课题”示范工程验收,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篇,获得19项专利受理。

       扎根一线:持之以恒的坚守

       完成挑战很艰难,而更难的是持之以恒,是长达数十年的坚守。

       “按照陆建新的年龄、贡献、资历,调到中建钢构总部来、进入公司管理层,是完全可以和应当的。实际上,我们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动议,并且找他谈话。但是,他的心思都在工地上,只要工作还需要他,他就一天不停下来。”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说。

       “陆总拒绝了单独的办公室,每天和我们在一间办公室里面共同工作。他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6点半上班、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展厅桁架结构首次吊装不顺利,他爬上三层楼的顶端亲自指挥近10个小时……”张弦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之下,会展团队被“点燃”了,在400余天的时间内完成27万吨钢结构的安装,相当于每两个月就施工完成一座鸟巢,并成功经受住了高温、暴雨、超强台风“山竹”等考验。

       如今的陆建新,依然扑在一线。建筑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新的高度是他充满自豪感的追求。“建筑是城市发展面貌的体现,作为建筑工程人员,建造出让世人称奇的建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陆建新说。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相关资讯

  • “姜”心比心 传承百年——平阳“九蒸九晒”古法姜茶匠心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基础性、生活性和民众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间似乎隔着一种难以言明的距离感,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着、参与着我们的生活。自古以来,生姜之乡的温州民间对其情有独钟,乡人常在受凉时饮红…

    2025-3-17 14:11:04
  • 对话大国工匠王曙群:创新使产业工人不被时代“折旧”

    “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产业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有能力研发高精尖的零部件,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7月28日,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王曙群在“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2023-12-14 16:47:02
  • 谢大春:高考落榜生成了全国石英行业“大工匠”

    现代快报讯 今年58岁的谢大春曾是一名高考落榜生,但他从没放弃过梦想,刻苦努力埋头苦干,如今他已成为国家一级创新工程师、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开发出来的电子级高纯度石英砂更是将纯度提高到了99.9999%,填补了国内空白。△谢大春永不放弃,高考落…

    2021-10-12 15:02:36
  • 绍兴有了古建民间工匠库

    在7月15日举行的古城保护日主题活动中,15名曾在古城内参与众多古建保护修缮的传统手工艺人被评为“绍兴古建民间工匠”,他们也是“绍兴古建民间工匠库”的首批成员。他们有着怎样的技艺?成立“绍兴古建民间工匠库”又有何意义?迎恩门风情水街仿古戏台修建现场。优秀古…

    2021-7-22 9:30:45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