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写入高中课本
新学期即将开始。《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到,从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三科统编教材将率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6省市高一年级投入使用,其他省份也将陆续全面推开。记者注意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写入高中新教材,一线教师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此次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强化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并按照学科特点有所侧重。
《语文》教材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语文教材选取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等文章,讴歌时代楷模,赞颂了自力更生、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
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的北京市特级教师、二十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上官卫红认为,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为主题,让以张秉贵、袁隆平、屠呦呦等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再配以劳动为主题的古诗词,彰显劳动意识,传承劳模精神,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意义非凡。
“我认为这些文章编入语文教材很有必要,能使学生们更好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8年北京市“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获得者、十九中语文教师许洁表示,没有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奋斗,不可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祖国为何日益美丽富强?希望青年一代能自信地回答: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百折不挠、勤劳善良,我们坚信天道酬勤!”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册。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介绍,教材讲述了工匠精神,讲述了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劳模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十七中政治课教师王立新表示,劳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写入新教材,对中学生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他们的事迹充满感召力和引领作用,贴近学生思想和实际,着力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研究员介绍,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人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