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以食物为遗传密码,让自己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30日晚八点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寻味顺德》第一集《乡土之源》,吸引了不少老饕的视线。
这部历经一年时间拍摄的片子共3集150分钟,由《舌尖上的中国》主力团队历时400天打造,于4月30日—5月2日,连续三天播出,另外两集分别是《匠心独运》《美味相传》。
新浪微博上,不少网友讨论起这部片子。网友miemiety说:“强烈体会到食物是最容易勾起乡愁的,我想家了,我想喝汤, 我想吃鱼。”网友eago说:“片中的经典顺德话不经意透过电波,将顺德人民敦厚、朴实的农村气息传遍全球。”
该片由《舌尖》系列片总导演陈晓卿担任总顾问,《舌尖》第二季之《秘境》导演刘硕和费牖明共同执导,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舌尖》系列片解说李立宏担任解说。
这个团队用一年时间走遍顺德大街小巷,积累了36000分钟的原始素材,记录了30多位顺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顺德菜的精彩故事,展示顺德鲜明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质、流变及其影响,以此呈现顺德独特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基因,探索蕴藏在地方美食中的工匠精神。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大良别称)”。粤菜,名扬海内外,而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是广府粤菜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顺德美食之风,萌芽于秦汉,辉煌于当下,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改良,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除了对食物的理解和尊重,对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和保存,是顺德美食能够永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片中,诱人美食与岭南风情编织成一幅悠长而斑斓的画面,无论是蔚为大观的龙船饭,还是就地取材的清水打边炉;无论是南洋“自梳女”回归故土的那碗白粥,还是谭永强精心栽培用于煲汤的朵朵白菊,都映照出顺德人宁静从容的内心和坚守传统的情怀。
“对待一顿普通家常饭菜的态度,看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是顺德人延续宗族香火、能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的根源。”导演刘硕说。
美食对传统的溯源无处不在。在珠三角地区,祭祖是一年中最隆重大家族聚会。《寻味顺德》团队采访了88岁的陈光鉴,每年清明他都要从香港回到老家沙滘,在熟悉的味道中唤醒童年记忆。
这位老人在香港打拼半个多世纪,从打工者到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企业。半生辛劳换来殷实家业,他坚信这是祖先的庇佑。
清明这天,两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陈氏后裔一起祭拜先人。在追念故人时,人们也展望美好生活,烤乳猪这道美食,就暗含着对先祖的感恩、敬畏,以及对家族延续的祈愿。
广东地区烤制乳猪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两千年来,在传承中不断改进,逐渐形成广式烧味中的经典。片子展示了50公斤整猪的烘烤过程,从精细的刀功,到入味的腌制,到三次静心烧制,到最后成为芝麻皮、金黄色的烧猪,令人垂涎欲滴。
“纪录片通过画面和文字的升华,为即将离乡的人们画上清明的句号。”热爱摄影的“80后”北漂男孩袁腾说,片子展示的不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儿时的记忆,思念的味道,尘封的故乡。
“我们不仅要讲述珠三角的悠久传统,向祖先的智慧致敬,更要表达一个主题:在美食传统中寻找前行的力量。”导演刘硕说,无论千年围垦造就的桑基鱼塘这种耕作方式;还是不同节令各处宗祠举行的完整仪式活动,都体现出悠久农耕传统在这里的存续。“这在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普遍面临消失的时刻,显得尤为珍贵。”
导演费牖明透露,随着拍摄的逐步深入,最初的叙事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修正,由六集合并为三集,每集50分钟,总时长未变。“和《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跨地域取材不同,《寻味顺德》如何按照现有结构重新勾连和编排,拉开故事间的质感差异,为剪辑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团队大年三十都在抢时间做剪辑。”
最终,这部纪录片选择了“商业纪录片”而非“作者类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更强调个人感受,敏锐观察及人文立场表达,在叙事构建、节奏把握上,更接近故事片的传播规律。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评价,《寻味顺德》真正做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纪录片国际化的规范和标准。(文/任沁沁)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