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 > 名匠

大国工匠 朱玉伟:“电力爱迪生”的创新之路

2017年08月27日 17:4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穿上带电作业服,爬上杆塔的第一步起,就意味着踏入了危险境地:强电磁场,弧光放电,啪啪声响……可朱玉伟却镇静从容,换手套、正帽檐、理工具包一气呵成,一个翻身飞上导线,几个起落,便稳稳地站在了预定位置上。 

        36年专注改革创新,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到工友眼中的“电力爱迪生”,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带电班班长朱玉伟在电力行业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独脚梯进出强电场工作法,输电线路软梯支架自动闭锁装置,多回路杆塔带电作业限位伞……他先后研制的26项新型作业工具获得国家专利,成为河南省电力系统第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电力工人。 

 

1-1FRGJ24aa.jpg

        他带来带电作业的福音 

 

        1981年,朱玉伟进入平顶山供电公司,踏上了带电作业的工作岗位。“带电作业,就是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在高空进行作业。”朱玉伟说,在开展带电作业时,工人们往往面临着两大危险:高空和高压。 

        当时,恰逢中国第一条500kw线路姚武线开始投运,带电作业更是亟需保障。“那时候,我们进退强电场主要用的是‘吊篮法’,这种方法自控性很差,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进退强电场的时间。”朱玉伟介绍,由于这是中国首条500千伏线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工人作业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朱玉伟如饥似渴地查阅专业书籍和资料,请教老师傅,晚上回家顾不上吃饭,只埋头涂涂改改。“当实验不成功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问题还是得解决,就打消了消极的念头”朱玉伟说。 

        终于,1988年,朱玉伟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成功创建并使用了独角梯进、退强电场作业法。这种梯子能分节、可长可短,作业者可以随时调整进退强电场的间距和时间,由于其便捷性和安全性,一面世便迅速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并于1989年获得了河南省电力系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华中网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这应该算是我的第一个发明。”这次成功让朱玉伟备受鼓舞。从那之后,只要在实际操作种发现了不安全或对作业速度有影响的因素,他都会竭尽全力地想办法解决,并先后研制改进了30多件带电作业工器具,在河南省带电作业快速推进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灵感”来自实践一线 

 

        走进朱玉伟的实验室,各式各样的创新工器具让人目不暇接,自动闭锁软梯支架、遥控放线飞车、软对抗型防盗螺丝……朱玉伟说,“我所有创新发明的动力都来自一线工作实践,如果离开这个岗位,就等于没有创新源泉,我也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实践是一切创新灵感的源泉,正因如此,朱玉伟十分重视工作经验和生活细节的积累。 

        “这个装置很好用,操作程序也很简单。”更换完绝缘子串,平顶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周乐超从220千伏湛叶线18号塔下来,兴奋地对在塔下监护作业的朱玉伟说。 

        这项新发明是朱玉伟新研制的提线装置。原来更换绝缘子串需要把20多公斤的滑轮组提到铁塔上,塔下要有五六个人拉线,工作起来十分费事。于是,朱玉伟从旋转螺丝帽会引起螺丝帽与螺丝钉距离变化找到灵感,发明了带有螺丝杠的提线器。操作人员在塔上只需要旋转螺丝杠把手,一个人就能把导线提升起来。 

        36年间,朱玉伟在输电线防舞动治理、防污闪、防鸟害、防雷害、防外力破坏、线路通道清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很多发明中,都有生活中常用工具的影子。 

        输电线路软梯支架是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最常用的高空作业工具,多年来一直存在不能自动闭口的安全缺陷。朱玉伟苦思冥想却毫无进展。有一天,朱玉伟看到路边一辆农用三轮车的新型锁具,突然有了灵感,不由自主蹲下研究了起来。“当时差点被人当成偷车的了。”朱玉伟笑着回忆道。 

        接下来,结合工作实际,他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优化完善方案,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改进,朱玉伟终于成功研制了输电线路软梯支架自动闭锁装置,填补了国内同类工具的空白,荣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朱玉伟说,作为一个老电工,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多发明一些好用的工具,让我的工友们每天都能安安全全地回家,多点儿时间陪陪家人和孩子。” 

 

1-1FRGJ321220.jpg

 

        技术大拿开设“学习班” 

 

        “都说工人有力量,我认为咱们工作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敢创新。”朱玉伟说,他能取得这么多成果,主要得益于公司鼓励创新的合理制度。 

        多年来,平顶山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劳模选树和职工创新创效工作,积极构建劳模传帮带平台,通过劳模与职工结师徒对子、传授技艺,帮助职工学知识、提技能,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创新力量。 

        2010年10月28日,以朱玉伟的名字命名的“朱玉伟劳模工作室”揭牌成立,成为河南省电力系统首批授牌、投入运作的劳模工作室之一,也是首批国网公司劳模工作室示范点。 

        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朱玉伟搞创新的劲头更大了! 

        “跟朱师傅一起工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受感染的过程。以前,我们遇到困难就不想干了,现在,我们总是会深想一层,多想一步。”周乐超是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电力公司先进生产者,他说,这些离不开师傅朱玉伟的影响、激励和教导。 

        2011年,线路通道走廊日益紧张,220千伏及以下同塔多回路线路由于其相间绝缘组合间隙小,带电作业越来越不好开展。发现问题后,朱玉伟带领他的创新团队立即向难题“亮剑”。 

        为了让作业人员保持安全距离,朱玉伟想到了在作业人员头顶放置绝缘板的方法,但绝缘板携带不方便,固定起来也比较麻烦。有没有一个简便的办法限定作业人员的行动范围呢? 

        朱玉伟召集大家研讨,开展了激烈的头脑风暴。问题越辩越明,思路越交流越清晰。最终,朱玉伟从雨伞得到灵感,发明了强制限位绝缘隔离伞。作业人员开展带电作业时,只需要撑开隔离伞,工作起来就不会超过安全距离了。 

        同时,通过停电线路模拟试验、反复方案论证,朱玉伟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地电位直接作业法、地电位间接作业法及限位组合作业法等,研制专用工器具29项,填补了国内220千伏及以下同塔多回路线路带电作业的空白。 

        “别人给我安了很多名号,其实在自己眼里,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这些年只是踏踏实实干好我的工作。”如今的朱玉伟已是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网公司技能专家……却仍然用踏踏实实的时光,彰显着一名“电力工匠”的厚重感。 


相关资讯

  • 杨金龙:兴趣坚持成就出彩人生 三尺讲台传承工匠精神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爱岗敬业汽修工楷模……这一个个耀眼的荣誉和头衔都属于27岁的云南小伙杨金龙,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一名特级技师了。“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技术,只要感兴趣,能坚持肯钻研,就一定能有出彩的人生。”聊到个…

    2021-12-16 16:48:57
  • 大国酒匠!“固态发酵学五三理论之父”李家民

    编者按:巴山蜀水,铸就了国匠之魂。川酒自信、川酱自信,他树立了一面屹立于山巅的红旗。大国崛起,文化复兴,“固态发酵学”五三理论之父李家民,用匠心诠释“开山立派”的科学精神……他出身于“酒乡”四川射洪,默默耕耘于中国白酒这块沃土。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

    2021-9-14 10:04:56
  • 工匠之星|爱岗敬业,“全能”工人谢学斌的27年坚守

    红网时刻8月9日讯(记者黄怡萍通讯员蓟亚美)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轰隆作响的运转机器,谢学斌一如往常般的仔细查看制簧机的运作,并时不时的调试机器、添加机油,而这仅仅是谢学斌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现年50岁的谢学斌,从事家具行业已有27年了,从一入行便在晚安家…

    2021-8-10 9:15:23
  • 中车集团钳工张素丽——锯錾磨钻削 雕琢毫厘间

    锯、錾、磨、钻、削……30年来,张素丽苦练基本功,认真研究制作工艺,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质量难题,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屋外,骄阳似火;屋内,好不热闹。在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张素丽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1-7-22 9:35:47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