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 > 匠人

“电梯医生”张东平:“一听一触”专攻老旧电梯病

2017年11月22日 12:37 来源: 新华网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1-1G122124015W5.jpg

 

  新华网重庆11月22日电(何凡)都市高楼林立,电梯安全无小事。在电梯数量全国排名第五的重庆,“电梯医生”张东平以近20年的工作积累,不仅练就了以“一听一触”就能准确判断电梯故障的技能,为用户制定、实施老旧电梯改造的最优方案,且致力于安全技术科研,为特种设备质监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电梯,出门的第一站,回家的最后一站。“保障电梯安全是最重大的职责,优化改造成本是最要紧的民生。”重庆市设备检测研究院电梯检验研究一中心主任张东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匠艺:把电梯当成病患 站在百姓角度思考

 

  山城重庆地形条件独特,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电梯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而重庆市委、市政府2013年至2014年开展的民生工程“三无老旧电梯改造工作”,累计改造了913台老旧住宅电梯。其中,超过400台由张东平和他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电梯安全吗?“一听一触”,是张东平诊断隐患的绝招。

  听,是判断电梯故障的常规方法之一。一般水平的技术工人,大多能用耳朵判断电梯的曳引机和轴承是否缺油,缺到什么程度。但张东平能听到的不止于此,蜗轮蜗杆是否缺油,是否缺齿,他都能通过听作出初步判断。

  触,即用手触摸或用背靠运行中的电梯轿厢。据介绍,电梯的启动和制动,都会带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震动。一般人的感觉是轿厢在不同程度地摇晃,但张东平觉察到的情况,要丰富、细腻得多。他能将摇晃的幅度划分成若干个档次,以此判断哪些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哪些会导致乘客不适,再据此提出改造建议。

  这源自他多年的日积月累,检验过程中记下所检测电梯的各项数据,包括启动、制动、加速度、运行过程的水平振动、垂直振动等,再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中规律,并渐渐形成自身生理的感觉及至本能。

  “排查故障,最直观的方法是依次拆卸零件,但费时费力;而凭借经验去看、听和触摸,直观地寻找故障,时间至少节省50%。”张东平说,他对于电梯故障灵敏的“知觉”,来自行业的师承、同事的交流,也在于不断归纳总结。

  张东平表示,有时在检测过程中与同行在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上有分歧,甚至有争执。其实,这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考虑问题有很多角度,我自然地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把考虑他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1-1G12212415J41.jpg

 

  匠心:“生活过得去就行,业务一定要过硬”

 

  改造老旧电梯,难的不是改造技术,而是如何省钱实用。需要改造的老旧电梯,往往位于老旧居民小区。这些小区大多没有大修基金,住户里有不少是老年人或外来租赁户,只有将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适用性有机结合,设计出众人认可的方案,电梯改造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013年,渝北某小区被纳入老旧电梯改造范围。改造企业提出的电梯改造成本约20万元,由于小区缺乏大修基金,业主们无法接受企业报价。相持不下之时,张东平带领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电梯实际使用状况,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经历和实际经验,很快给出改造的优化方案:根据现场情况,不需要整体更换控制柜和曳引机,只需更换控制柜中的接触器部件和曳引机上的旋转编码器等部分元件即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技术处理措施能省下改造成本60%以上,缓解了用户的燃眉之急。

  在张东平看来,单纯的检验技术是基础,是本领,而将经验与现场检验的数据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技术人员的价值。“例如在改造方案审核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老旧电梯大修成本较高的情况,是高成本改造还是整机更换等。这些实际问题,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综合考虑设备状况、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我们的评估结果,直接决定了安全隐患消除效果和业主改造成本的构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像去医院看病,医生要为病人提出不同的方案选择。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既要找出安全隐患,又要提出在经济上相对可行的方案。”

  回望1998年7月开始从事电梯检测,当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只是当做一份单纯普通的技术工作,到如今视为一生的事业,什么让张东平产生如此转变?

  张东平说,人的经历改变其看问题的角度。第一次触摸到事故现场的经历,让他深感肩头上的责任重大。随着从事这项工作时间的延长、经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他真正认识到所从事行业的重要性。“现在我的职业与生活已经融为一体,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他走到哪里,乘坐电梯或扶梯时,都会下意识地去观察,发现是否存在隐患。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儿时对我的教育里有一句话我至今难忘:今后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业务上一定要过得硬,生活上过得去就行。”

 

1-1G1221241141B.jpg

 

  匠德:以不变应万变 攻克技术难点

 

  被问及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张东平答道:“专业、专注、专心,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对于从业以来经手的各种案例,他历历在目:最长的扶梯,是产自俄罗斯的自动扶梯,1998年时是亚洲第二,提升高度约56米,整整一天才完成全部工作;最老的电梯,是产于60年代初的旧货梯,那是在城郊区的军工厂里;最快速的电梯,是在重庆解放碑世贸大厦,速度5米/秒。“现在最快的是在环球金融中心——重庆及西部地区的第一高楼,建筑高度339米,电梯速度8米/秒,也是由我们团队实施检测工作的。”他的话语中满怀自豪。

  善事其工,荣誉加身。据重庆市设备检测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大岁介绍,张东平2012年作为重庆市质监系统电梯企业“大培训、大考试、大比武等活动的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活动策划、组织等工作,广受电梯企业肯定;2016年起,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他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膺“十大巴渝工匠”。

  技以载道,匠心筑梦。伴随着从基层检验员走上领导岗位的变化,张东平将工作重心放在钻研技术和引领团队。“从事科研是新领域的挑战,其不同点在于要凝炼日常工作经验,而且要紧跟技术发展推动标准的提升,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他的同事、电梯检验工程师罗恒告诉记者,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电梯不断涌现,张东平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去现场检测电梯,还是编写检验方案,都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个细节。“2014年,为重庆千厮门大桥斜行编制电梯的检验方案时,他去生产厂家学习,去现场采集数据,去沿海城市有类似电梯的实地考察,反复技术论证后,才慎重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检验方案的编制工作。那是非垂直、有弧度的电梯轨道,以前从没有遇到过。在完成检验后,他又给我们分享了全部经验。”

  2010年至今,张东平先后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一项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四项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项目,获得一项发明专利。他的重庆市电梯安全运行保障条件与应急救援对策研究,获首届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近年来,结合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荣誉既是压力,也是鞭策,还是保持平常心吧。”张东平对未来规划有清晰的思考,“要多研究政府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为电梯监察工作提供好技术支撑。更希望把自己多年从事的技术技能与经验,通过‘传、帮 、带’的方式,挖掘和培养更多的电梯检验实用型人才。


相关资讯

  • 对话大国工匠王曙群:创新使产业工人不被时代“折旧”

    “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产业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有能力研发高精尖的零部件,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7月28日,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王曙群在“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2023-12-14 16:47:02
  • 谢大春:高考落榜生成了全国石英行业“大工匠”

    现代快报讯 今年58岁的谢大春曾是一名高考落榜生,但他从没放弃过梦想,刻苦努力埋头苦干,如今他已成为国家一级创新工程师、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开发出来的电子级高纯度石英砂更是将纯度提高到了99.9999%,填补了国内空白。△谢大春永不放弃,高考落…

    2021-10-12 15:02:36
  • 绍兴有了古建民间工匠库

    在7月15日举行的古城保护日主题活动中,15名曾在古城内参与众多古建保护修缮的传统手工艺人被评为“绍兴古建民间工匠”,他们也是“绍兴古建民间工匠库”的首批成员。他们有着怎样的技艺?成立“绍兴古建民间工匠库”又有何意义?迎恩门风情水街仿古戏台修建现场。优秀古…

    2021-7-22 9:30:45
  • 传拓工匠李仁清:高中毕业“进城务工”40年,他在北大办起展览

    中国文物学会全国第一个“专门技艺研习点”落户郑州。  6月22日,李仁清又迎来了一件大事,他和往常一样,和每一个来人握手、道谢、鞠躬,满脸笑容,谦逊到了极点。实际上,他早已荣誉等身。  这一天,中国文物学会在他的博物馆里成立了传拓技艺研习基地,这是中国文…

    2021-6-23 9:58:14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