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创新 > 三农

培育工匠精神引领梅州产业创新发展

2016年11月07日 09:07 来源: 梅州日报

■ 梅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工匠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艺,一种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专一和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是“产品追求零缺陷”,是“产品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培育工匠精神,既是引导全社会重视实业、发展实业和培育现代产业工人的黄金钥匙,更是提升制造水平、提振产业发展信心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支点。


  工匠精神在梅州

  有深厚的积淀


  客家人历来重视技能学习,“男人百艺好随身”、“打铁看火候”、“烧陶看火色”、“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师傅”等等,均是崇尚工匠精神的写照。梅州史上有无数能工巧匠,梅县水车陶、大埔陶瓷、五华石雕等,是梅州工匠精神的最佳例证。工匠技能也是梅州人重要的生存发家之道,很多外出乡贤依靠一技之长在他乡立足,并独树一帜,如“领带大王”曾宪梓就是典型代表,他一把剪刀剪出了“金利来王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很多能工巧匠,凭一身技艺闯出了一条又一条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市一手抓职业技能教育,一手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电)、陶瓷、石雕、药业、酒业、环保、家具制造等产业逐步成为工匠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


  梅州工匠精神培育

  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梅州最大的不足仍然是发展不足。梅州要加快振兴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而工匠精神短缺、技能人才短缺、创新能力短缺是造成我市工业欠发达、支柱产业不够强的重要原因。

  (一)从人才结构看,我市实业界高层次工匠技能人才支撑不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本土工匠人才培育还不够重视,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明显。我市缺乏专门为本土特色产业培育、输送人才的职业教育规划,目前还是全省21个地级市中唯一尚未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地区。近年我市配合“双转移”积极面向珠三角地区输送职业技能人才,梅州培养的技能人才事实上流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就业的多,留在本土就业的少。截至2015年底,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是11.95万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总量1.12万人,但分布在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等机关事业单位超过七成,实业界不足三成,高层次技能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二)从产业载体看,吸引工匠技能人才集聚的环境有待改善。烟草、电力、建材等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但主要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高层次技能人才集聚不多。陶瓷、石雕等传统行业的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还不完整,缺乏中高档原料、机械设备、物流配送、质量检测、出口报关等配套企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能人才未能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企业技改投入的政策资金支持还比较有限,重点企业技改带动工匠技能人才成长的动力不足。同时,我市各地产业园区的工程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滞后,生活配套档次不高,高技能人才引进后的团队支撑力量不足,技能人才“引进难”、“留人更难”问题长期存在。

  (三)从社会层面看,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环境尚未形成。很多家长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普遍引导子女以考上大学和考取机关事业公职为最佳选择,而对职业技能教育往往是顺其自然、操心不多、投入有限,造成很多学子对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存在困惑或兴趣不高。社会各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大师级高层次人才的“匠心”,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引领作用,对于把产品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推动梅州制造规模化、品牌化更是重要支撑。

  (四)从市场主体看,企业品牌意识相对落后。目前梅州共有注册商标10052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广东省著名商标7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自己与自己比有很大进步,但和我们相邻的揭阳市80654件的注册商标(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5件,广东省著名商标81件)相比,我市品牌实力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存在“小富即安”意识,对于工匠技能人才培育与质量品牌的正相关关系思考不多、投入有限。如我市的陶艺产品不乏上乘之作,但和景德等地的陶瓷产品价格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陶瓷大师作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所致。而且,很多企业对自身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缺乏保护意识,受到侵权后常常面临维权能力不足的问题。


  培育工匠精神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梅州振兴发展,必须顺应新常态,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培育工匠精神,对于引领梅州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强化四方面工作:

  (一)实施工匠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立足梅州传统特色和新兴战略产业,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加快建立高等职业院校,着力培育适应绿色发展现代产业亟需的各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出台“名师带徒”等文件,重点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领军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工艺人才。鼓励“开班授徒”,支持开设陶瓷、石雕、电声等职业技能学习班,不断满足本土产业的工匠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开辟“绿色通道”,为技能人才的晋升、认证、进城提供精准的服务。引导企业把大师、工匠人才的创新劳动和其利益收入对接,鼓励知识、管理、专利、商标和科技发明等按贡献参与投资和分配,逐步建立完善工匠技能人才劳动创造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大埔陶艺、五华石雕等保护价值高的传统工艺采取抢救性挖掘保护措施,强化产业规划,对传统工艺师傅进行传承人和级别认定,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二)实施质量强市工程,提升产业品牌拉动力。建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用活用好“质量强市”这个指挥棒,发挥政府质量奖、科技进步奖、技改项目资金和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等杠杆作用,鼓励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验站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调动工匠技能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供给侧质量创新自觉,推动品牌创建,打造产业集群。抢抓穗梅产业共建机遇,强化技术标准化战略,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或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标准“话语权”。进一步实施商标兴农、商标兴企、名牌创建等各项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区域性特色品牌。

  (三)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为工匠精神培育巧搭平台。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工业设计工作,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个性化设计与“私人订制”产业,让技能价值发挥更大效益。引导服务企业增强精品意识、时尚意识,加大文化创意含金量。着眼技能人才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整合优惠政策,精准扶持服务。依托“互联网+”,鼓励企业依托品质品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让梅州制造走向世界。

  (四)实施客都“匠心”塑造工程,让工匠精神激发“双创”热潮。建议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相关企业经营者,注重策划组织专题采访、系列报道、摄影大赛、企业宣传片、专题纪录片、微电影等,努力让优秀工匠“现身说法”,多角度挖掘“客都匠心”,立体传播梅州工匠“绝活”,树立梅州工匠标杆,营造全社会学习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成为价值选择和职业自觉,激发“洪荒之力”投身创业创富,让工匠精神成为引领梅州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心剂、加速器。


相关资讯

  • 新疆巴州乌拉斯台农发公司切实践行连农带农责任 引入合作资源携手打造农民增收新标杆

    新疆巴州乌拉斯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加快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夯实产业运营基础,扎实提升对周边政、企、农户的服务能力。依托自身优势并引入雨丽行公司良好产业策划、运营和成熟的全国优质资源链接能力。以互利共赢为方法,以吸引优质团队共建更强生产、服务力量为…

    2024-4-14 17:07:46
  • 全国人大代表程梦醒:培育更多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越来越多农民通过线上渠道来销售农货,收入提高了,生活幸福感也明显增加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应城市春华养生豆皮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梦醒建议,希望对农村电商给予更多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培育出更多“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程梦醒(图由受访…

    2022-3-6 14:56:59
  • 农村小伙成长为大国工匠 他为公司每年省 200 多万元

    在车间工作的叶世远 通讯员供图黄埔区叶世远获评第十五届 " 全国技术能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通讯员 许婉 王晨6 月 22 日,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 30 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 293 名全国技术能手。广州市黄埔区选拔推荐的…

    2021-6-24 15:24:53
  • 敦煌:莫高“工匠”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微讯 敦煌,被誉为东方美术博物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因库,也一直被认为是艺术家的摇篮。依托深远厚重的敦煌文化,一座深具工匠精神内涵的新“石窟”——莫高里工匠村,就此诞生。“我们建设‘工匠村’主要任务在于传承敦煌艺术技艺,通过研究、传授,使古老的技艺得以…

    2021-6-21 10:46:34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