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故障点了吗?”“试切件的程序编好了吗?”“要记得时刻关注参数。”……
5月10日,湖南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机床装调实训中心里,刚刚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第一名的宋福林,正倚着一台机床向学生说着什么。“我们能代表湖南参加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了,大家加油!”记者凑近听了听,原来是宋福林在给3名学生鼓劲。
“当工匠,就得不停追求完美。”宋福林说,这是师父黄登红讲过的话,也是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017年,宋福林与黄登红教授一起受聘成为长沙航院“技能大师”。
机床电控柜有800条电线导线,各种电线接口30多个,一台机床参数有12500多个……身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宋福林可以在1分钟内找出主轴不转的故障所在,而一般维修工需要5至10分钟。为了这短短的1分钟,他走了长长的路。读书时,宋福林学的是数控加工。第一次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零件,是在大二下学期,“我记得花了一个多月”。
他脑子里装着的,还有师父黄登红的口头禅——“这个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为了做得更好,宋福林硬是靠着勤奋练出了手感。2016年备战第七届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期间,他每天都要完成一台机床所有电气线路的连接,用过的导线长度接近1万米。这一次,他捧回了全国第二名;也是在这一年,他收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05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湖南开设数控机床维修专业。作为专业创始人,黄登红带着爱徒宋福林转行。
宋福林选择从自己最陌生的电路维修入手。“当我第一次打开机床电控柜时,脑袋一下子就蒙了。”1米多高的长方形柜体里,密密麻麻交织着颜色不同、粗细不一的电线,宋福林感到无从下手。
接下来的一周里,宋福林每天只做一件事:照着说明书上的电路图,将电线拆下来再装回去。800多根电线,刚开始一天只能拆装1遍,到后来,不仅每天的拆装次数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我摆脱了电路图的束缚”。
“维修工的价值体现在别人修不好的,我能修好。”宋福林说,师父黄登红身兼数职,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仍不忘睡前看几页专业书,为的也是这个目标。
“给冷冰冰的机床排故,看似无趣,操作起来却很有意思。特别是自己找出故障点时,就像侦探推理出真相一样,很有成就感。”机制(1401)班学生刘泽鹏在获得2016年湖南省数控机床装调工院校组一等奖后说,这种成就感,是从指导老师宋福林那里传承来的。(本报记者 赖斯捷 通讯员 王婧妮)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