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德国手工业行会来到太仓,与太仓中专携手,在太设立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在太德企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在德国,手工业行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指导、考核,并向学徒工颁发资格证书。德国手工业行会中国首席代表邓珂表示,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将推进太仓职业人才培育向标准化迈进。
技术蓝领撑起“德国质量”
“技术员工是我们制造质量的主体,‘双元制’模式培养下的员工目前占公司技术工人的一半。”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东亚区董事总经理安捷表示,公司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生产体系、质量体系,保障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技术蓝领如何保障生产质量?在德国企业,特别是“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工人,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与严谨、认真、细致的生产过程分不开。
毅结特紧固件系统(太仓)有限公司德方高管表示,毅结特的产品必须确保百分之百符合客户指标要求,比如生产一个瓶盖,即便颜色上有所偏差、客户也认可,但毅结特必定会重新调整工艺,确保达到客户的要求。
对产品精益求精,常常需要员工的操作才能达成。一家德企生产经理介绍,生产过程中员工操作标准化程度很高,比如拧密封圈这一工序,需要拧到一定程度才能确保密封性能最好且不会使密封圈破损,以往没有扭力扳手的时候,工程师会计算出精确的数值,比如拧到6圈半可达到最佳值,工人们会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会省去一圈半圈。
10万元培养一名准员工
太仓市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是首家“双元制”培训中心,我市德企中很多技术蓝领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员良好的工作习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培训中心学员应当做事有条有理,实训结束后,要把机床和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技术工人培训课程是从锉、磨、削等最为基本的手工基础开始,经过长期的培训,夯实了学员的基本功,同时也逐渐养成严谨的作风。
培训中心是德资企业、太仓中专、高新区三方合作成立的。学生三年学习期花费的成本不低,包括师资、设备耗损、原材料、厂房租用、水电费用等,每位学生要花费10万元左右,除政府补贴一部分外,主要由用人企业承担。
德企把人才培养当作公司分内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清楚。”安捷介绍,慕贝尔全程参与“双元制”培训,包括学生招募、合同签订、课程制定、课程实践、职位匹配等,到目前为止,慕贝尔已为“双元制”培训投入400多万元。
“资深工匠”价值愈发凸显
当前,生产制造向着更高质量迈进,提升供给侧水平正呼吁更多的“工匠”。
“客户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提供越来越精密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员工需要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操作。”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Simon表示,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提升,员工的胜任力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高。
太仓中专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任务逐步趋向复杂和综合,但学生反映却是越来越简单。”“双元制”培训培养了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从德资企业实际运作来看,“双元制”培训下的员工因为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新技术。
“事实上,在保留基础课程的同时,我们一直在进行课程设置调整。”据介绍,德国“工业4.0”风口下,迫切需要培养更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也将继续更新实训技能,拓展培训项目。
国际通用职业认证体系引入
德国手工业行会与太仓中专的合作核心是德国手工业行业的认证体系,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德国手工业行会颁发的GB证书(Gesellenbrief)和MB证书(Meisterbrief)是德国乃至全世界高度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带一路”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引入,不仅是在太近280家德企也是整个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