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河北省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新增中、高级技能人才100万人,每年支持5个国家级、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燕赵杰出匠师”给予每人1万元带徒补助,每年遴选50名高技能人才赴国外培训,鼓励本科及以上在校生到技工院校选修职业技能。
培养百万燕赵工匠,一系列政策干货多,力度大。对于经济发展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河北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不移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
培养百万工匠,让每个人在精细中出彩。工匠精神是一种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比如庖丁解牛,比如干将和欧冶子联手打造龙泉剑,等等。其实“工匠精神”绝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而是源于民间最朴实的一种责任和操守。清洁工把清洁卫生做得一丝不苟,餐厅厨师把食物做得健康味美,公务员把公共服务做得细致入微……凡此种种,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板凳宁坐十年冷”,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朝着最初定下的奋斗目标进发,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所从事专业的行家里手。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扛得住责任,人生终究会辉煌。
培养百万工匠,推动河北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从日本的轻工产品到德国的精密机床和仪器,再到瑞士的机械手表,我们不难看到工匠精神带给一国制造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强大生命力。目前我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供应链的革新与再造,培育工匠文化尤为必要。要使我们的产品像古代的茶叶或丝绸一样获得强大的国际竞争实力,像德国产品以质优价实、经久耐用闻名于世,实现从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坚实铺垫,以“执着”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锲而不舍地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尽快使其成为主导产业。
培养百万工匠,促进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工匠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探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面对光荣使命、难得机遇,面对艰巨任务,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摆脱惯性思维束缚、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克服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发“奋进之气”。弘扬工匠文化“天人和谐”的价值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河北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产品设计、制造、打磨、完善的整个生产周期,还是在资源材料供给、厂房厂区建造、工艺流程设计、物流配送运转的全过程,我省企业都应多从生态层面考量,体现人与自然之间休戚与共的和谐关系。不仅要按照生态化理念优化产业模式,而且要运用产业化办法抓好生态建设,真正让河北的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培养百万工匠,打造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燕赵品牌”。目前,河北重视技能、崇尚技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风气正在产业工人中逐步形成。一批批具有专注、严谨,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定、踏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专业、敬业,追求最优质卓越产品等品质特征的产业工人正在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希望“河北大工匠”、“技能精英”、“燕赵杰出匠师”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原标题:百万工匠助推河北铿锵前行)
(来源:e观沧海)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