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 > 传承

贵州剑河锡绣: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2025年08月13日 14:5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层峦叠嶂,耙犁交错,长桌宴——这些儿时记忆中的景象,至今仍是龙女三九创作锡绣作品的灵感来源。

贵州剑河苗族锡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剑河县展溜村的龙女三九,则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锡绣以土布为底,将锡片剪成约一毫米宽的细条,既是针又是线,在布上绣成各色图案。锡绣的确切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村中长辈们回忆说,过去白银过于昂贵,便用渔网边角料中“熔后色白如银”的锡来替代。由于锡质地坚硬,纹饰图案则多以抽象几何纹样为主。手艺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鸡足、牛鞍、水旋,塑造出代代口耳相传的图案。阳光下,锡线闪烁银光,辅以黑、红、蓝、绿等彩色底纹,色调搭配耀眼而和谐。

锡绣的制作过程极其耗时耗力。龙女三九介绍,一件普通衣服从染布到成品,至少需要六个月。“盛装非常难做,我花了两年时间才做这一件,一针一线地绣。如果绣快了,就又累又绣不好。”她指着一件节日盛装说道。

曾经,展溜村中每一位年轻女性都掌握这门技艺。而如今,它仅在剑河少数苗族村落中得以存续。传统习俗中,苗族女孩在出嫁前无需承担繁重劳动,而是利用闲暇时间刺绣嫁妆。锡绣服饰被有些人称为女性日常穿着的“铠甲”。大多数人在婚礼前完成的盛装不超过两套。“展溜村每个姑娘都喜欢锡绣,”龙女三九回忆道。“她们干完活回家后,就马上绣花,都顾不上吃饭休息,就这样对锡绣很痴迷。”

龙女三九自幼学习这门手艺,如今已是家族中第四代传承人。她轻轻抚摸着母亲50多年前制作的一条围腰说:“到现在五十多年了, 它的颜色都还保持得这样好。”在村民眼中,她的家族是这门技艺当之无愧的守护者。村民们说:“她要得奖才对得起她们的努力和手艺。”

看到锡绣收获了新一代爱好者,龙女三九倍感欣慰,其女儿和儿媳都加入了传承队伍。“现在她们两个跟着我学,我也开心,”她笑着说。去年,锡绣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不久前,她的女儿陈艳也身披锡绣服饰亮相悉尼推广周舞台。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龙女三九的工作室已走向了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甚至海外。如今,成百上千的订单纷至沓来。“现在跟我一起做的有30多个绣娘,”龙女三九说,“我手把手教她们,订单一来,我就分给村里和社区的绣娘们。即使是小订单也能带来收入和快乐。”

现在,锡绣同中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在高端时尚和文化创新领域开辟新的道路。陈艳介绍,她现在正在设计将锡绣技艺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饰品、生活用品和藏品。“这样我们既保留了传统图案,又能吸引当代观众。通过这些创作,我希望把妈妈教我的针法,让世界看见。”她说。(记者 杨军 刘伯千 编译 罗思扬)

原文见中国日报8月11日旗舰版7版、香港版8版、国际版5版。

相关资讯

  • 京津冀非遗传承人共同学艺 160余件文创展非遗“时尚再生”

    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凤兰(右)参观展品。(和冠欣 摄)  11月6日,160余件精美的非遗文创作品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亮相。这是2024北京非遗传承人文创班与图案班结业作品的集中展示,在过去两个月里,50余名京津冀地区非遗传承人共同学艺,在高校和行业专家指导…

    2025-4-21 15:10:04
  • 国家级非遗大师许建平收徒羊国绿拜师仪式在津举行

    8月6日,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学文化专委会主办的“非遗传承、工坊共建--首届大国非遗传承合作大会暨国家级非遗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建平大师收徒羊国绿拜师仪式”在天津宝坻成功举行。中华全总工会副主席、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学文化专委会会长、中国航天特级技能…

    2023-8-7 10:08:21
  • 匠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山一行到国家级景泰蓝非遗传承人张同禄珐琅艺术中心调研

    近日,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学文化专委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金山一行到国家级景泰蓝非遗传承人张同禄珐琅艺术中心调研。景泰蓝大师、景泰蓝非遗传承人张旭盛情接待并陪同调研,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匠学文化专委会专家委员、玉雕非遗大师张玉成等一同参加本次调研工作。张金…

    2022-9-6 10:59:31
  • “金隅杯”手工木工大赛发布暨第五届龙顺成鲁班工匠节活动顺利举办!

    2022年7月13日,“金隅杯”手工木工大赛发布暨第五届龙顺成鲁班工匠节在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顺利举办。在北京市总工会、金隅集团工会、各相关行业协会及广大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龙顺成举办了“金隅杯”手工木工大赛赛制发布、祭拜鲁班先师、大国工匠刘更生工匠精…

    2022-7-14 15:37:53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