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造就动人作品;奔走呼吁,心系非遗传承。让我们走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刺绣生产部主任成新湘,看她如何——
以“绣花精神”彰显履职担当
成新湘代表。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这个特殊日子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刺绣生产部主任成新湘穿上一件灰色真丝缎料为底、绣着牡丹花样的湘绣服装,赶赴这场春天的盛会,用实际行动传播湘绣文化。
“5年的履职经历中,一刻也不敢忘记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今年将继续围绕非遗民俗、湘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新湘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以手中针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真心真情为身边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33年专注手中针线
今年是成新湘入行的第33年。
“16岁正式接触湘绣时,总也坐不住。后来迷上了这份工作,慢慢安了心……”跟随成新湘的讲述,她从学徒到“大国工匠”的成长之路,变得逐渐清晰。
成新湘记得,刚入行学的是传统花鸟刺绣,后来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从艺第十年,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技能比赛上,她尝试创作了一幅双面绣猫头,在白色透明底上,用较少的绣线勾勒出小猫的形神轮廓,仅在眼部、鼻部实绣,得到老师们一致好评。
由于在动物刺绣方面颇有潜力,成新湘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选中,开始系统学习湘绣核心技艺——鬅毛针法。这种针法,能使走兽毛发纤毫毕现,展现真毛般的质感。
“绣一只老虎,要让虎毛‘立’起来,展现出猛兽的力量。既要考虑毛的走势,又要准确合理布针。”成新湘说,刚开始学习时,总感觉双手不受大脑控制,难以领悟要领,偷偷抹过泪,也想过放弃。
“鬅毛针技艺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失传吗?”迷茫中,成新湘总是这么反问自己,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决不能”。
去动物园观察老虎的形态,研究前辈老师的作品,临摹画出虎毛走势……成新湘回忆,经过反复拆了绣、绣了拆,针尖下的虎毛终于有了“从肉里面长出来”的质感。
成为鬅毛针传人,成新湘攀登技艺高峰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强了。
结合鬅毛针法和双面全异绣技艺打造湘绣新作《老虎和猴子》,在苎麻底料上绣出《逸韵娇容》,将刺绣与立体灯光画结合创作湘绣《历史文化名城——凤凰》,探索数码山水画题材,用湘绣为轻科技产品赋予“文化因子”……成新湘和她的团队一道,在传承湘绣技艺、创作时代精品的路上努力前行。
为了让湘绣后继有人,成新湘培养了110余名青年刺绣技术人员,如今已成为新时代湘绣非遗传承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一次令人振奋的“重逢”
说起与湘绣的故事,成新湘印象最深的还是2018年3月8日。
那一天,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成新湘走进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在这里,她与自己14年前参与创作的3幅湘绣作品“重逢”了。
“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会场看到自己的作品。”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成新湘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第一眼在门口看到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的刺绣作品,我激动地告诉旁边的代表,这是我和同事们花了一年零两个月绣制的。”成新湘回忆,自己还拉着代表们来到《沁园春·长沙》的背面,看了《张家界》。这两幅湘绣构成了一个双面座屏,设立在湖南厅的入口附近。
厅内陈列着的另两幅作品——《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和双面绣《岳阳楼》,也是成新湘参与创作的。看着作品依然完好动人,她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成新湘特别提到《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创作经历。“这幅作品长7米、高3米。里面有57个面貌不同、服饰各异的人物,色彩丰富斑斓,刺绣难度很大。我和我的老师、同事一共40多个人,合力绣了8个月才完工。”
成新湘回忆,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3幅作品的绣制,80位绣工实行三班倒,足足绣了14个月。
3幅作品绣完后,就被送到了人民大会堂。14年间,绣工们只有偶尔在电视新闻里见过它们的身影。“它们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再亲眼见到它们,无比感动。”
“这些作品的主题是湖南有代表性的人文风景,成为展示湖湘文化的‘窗口’。”成新湘说,从这次经历中,感悟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未来将继续用手中的针线,绣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文明之美。
为非遗传承创新鼓与呼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成新湘积极为非遗发声,围绕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加快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扶持大学生“非遗+创新创业”等提出18项建议。
聚焦“非遗进校园”,成新湘先后两次提出建议。第二次提交的“关于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全面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建议,得到教育部的积极回应。
成新湘了解到,现在“非遗进校园”已经在各地各校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成效。青少年争相走进非遗研习场所,学习体验非遗项目。非遗的种子,已经埋进了孩子们心里。
去年全国两会,成新湘提出设立“中国华服日”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看着自己的建议受到关注甚至被采纳,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成新湘说,每一份建议背后,都是人民的心声、群众的所盼。看到这些建议推动了问题解决,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今年全国两会,成新湘带来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机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健康传承”“进一步完善非遗传承机制、推进非遗行业职业化建设”等建议。
为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健康发展,成新湘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机制,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损害案件办理。
针对非遗传承人断层等问题,成新湘呼吁,探索非遗集体传承制度,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打通非遗技艺传承与学历教育的通道,推进非遗职业管理标准,助力行业现代化、精细化、标准化改革。
“未来,我将持续关注建议落实情况,以实际行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成新湘表示。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