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如今是个热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质量,号召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尤其是在“3.15”前后,产品质量更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近日表示,如果我们各行各业都把质量放到突出位置,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养老都重视质量,甚至国家机关给老百姓办事都讲质量,让重视质量成为社会风尚,那“质量时代”就到来了。(3月16日新华网)
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国兴。说到质量不得不让人想到诚信经营、想到精雕细琢、想到精益求精,而这一切都能用“工匠精神”来代替,是的,随着物质供给的不断满足,对精神需求的增长之下,“质量时代”的到来是意料之中的事。
然而,“质量时代”并不是每天把口号挂在嘴上,而是需要一种沉淀,一种气质,一种态度去对“质量”进行坚守,进行突破,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才能接下这个重担,走得动,行得远。
把“质量时代”的需求放入供给侧改革的框架结构内,我们不难发现其是一道“天平题”,只有需求平衡才能实现“质量”的平衡化,而需求不断地提升则需要供给不断地提升,这是一个相对静止的上涨空间。
“质量时代”其实阐明的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管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对品质的追求成为了一种导向,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导向需要“工匠精神”来完成,高标准的要求、不变的追求,才会成就高质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质量”的提升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试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才能在思考中一次次地提升,在坚守中一次次地改进,在枯燥中一次次升华,最终成为“质量时代”中的优胜者。(吴小宝)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