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1月15日電 (唐小麗)11月13日,2021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匠”評選活動落下帷幕。作為一年一度遴選上海數字城市優秀建設者的“重頭戲”,今年的評選活動歷時3個月,經過競賽和評審兩條通道激烈角逐,產生24名入選決賽選手。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鞏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關鍵之舉。不久前,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五年后的上海擘畫未來,而人才是這幅藍圖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背景下,本次評選活動以“城市數字化轉型”為主題,以“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信息化建設及相關技術領域,甄選一批擁有工匠精神、一技之長和突出成果,充分體現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具有行業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表示,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希望把這項活動打造成一個培育、選拔、展示數字化人才的重要舞台,最大限度激發城市數字化各領域從業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主動擁抱城市數字化轉型浪潮,堅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努力彌合數字鴻溝,共同推進上海整體化進入數字時代。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給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賽評雙通道 24名選手闖入決賽
2021年是“智慧工匠”選樹活動舉行的第六屆,始終堅持以賽促評,賽評結合,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今年賽程設置上,“智慧工匠”延續了以往的競賽和評審兩條通道,其中信創應用測試競賽和智能算法競賽,都是首次開設的競賽單元。
智能算法競賽以數字化轉型“經濟、生活、治理”三大主航道為背景分別定制算法賽題,面向人工智能領域表現突出的工作者征集優秀算法。信創應用測試競賽,則重在考察選手在信創環境下進行應用部署和測試的能力。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方案競賽以“全面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為主題,聚焦“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的各種應用場景以及體現上海特色新基建的各類數字底座遴選一批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優秀方案,最終12位選手通過三項競賽渠道進入決賽階段。
評選賽道共有146名選手參與申報,分預選、初審、復審三個階段進行,根據參賽人員提交的個人信息與事跡材料,由專家委員會評出12名候選人參加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匠”評選總決賽。
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賦能
參加決賽的24位候選人中,既有專注信息技術和模式創新的“大拿”,又有致力於傳統行業通過數字化實現轉型提升的實踐者﹔既有國有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又有民營企業的創新創業技術人才。
通過現場展演,專家打分,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數字化工程所所長畢道偉、上海流利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林暉、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新等10名選手獲得一等獎﹔上海公路橋梁(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蔣海裡、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蔡氧、上海電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革等10名選手獲得二等獎,另有四名選手獲得三等獎。
一等獎獲得者合影
一網通辦、一網通管是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樣本,在本次“智慧工匠”競選舞台上,多名建設者講述了他們為這場“國際數字之都”建設所做的貢獻。
獲得一等獎的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郭志,負責構建智能運維平台的核心閉環賦能體系,確保千萬上海市民能准點乘坐地鐵出行是他的初心。2020年,上海地鐵運營裡程達772公裡,他帶領團隊更新的一號線控制系統硬件設備,運行三萬多次“零故障”,打破了進口設備技術壟斷,實現了1500萬設備資產延壽運行。
獲得一等獎的上海電信總師室教授級高工董斌,一直以來從事通信領域研發一線工作,負責移動業務網絡、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專業領域的技術規劃。上海網速已連續多年都是全國第一,近年來,更是上海“三千兆之城”建設的主力軍。他參加的“智慧10000”等項目,在疫情期間,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12345市民熱線快速解決了積壓訂單。
越來越多的跨界選手也是今年競賽的亮點。
獲得一等獎的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新是“智慧工匠”評選活動舉行六屆來,參加比賽的第一位高校教授。他帶領團隊打造的5G+IPV6校園網,是全國首個落地的5G校園專網、首個實現跨域的校園專網。王新表示,高校信息化人特別需要這樣的舞台(智慧工匠評選活動),讓大家了解校園信息化IT人的風採。
黃鵬程被譽為“今天最神秘的選手”。他是一名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在紫砂壺這門古老的藝術上浸淫逾20年。比賽現場,黃鵬程講述了一個通過“互聯網自救”的故事。疫情期間,傳統紫砂壺商業模式受到沉重打擊,為此,黃鵬程組織團隊做起了“直播帶貨”,而為了適應互聯網電商模式對SKU的要求,他改良了紫砂壺的傳統生產流程,通過3D打印,將一個新壺型的研制過程從1個月縮短到2-3天。作為一名跨界選手,他獲得了二等獎。
“有溫度”“有堅持”的工匠精神
和往年一樣,此次評選出的“智慧工匠”是“上海工匠”蓄水池。經過信用審核、公示等程序,最終將產生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匠”10名,“智慧工匠”提名獎10名。根據相關條件要求,擇優向上海市總工會申報“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或“工人先鋒號”等榮譽,擇優推薦並直接參加“上海工匠”選樹活動的終評。
獲得二等獎的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市民雲)中心常務副總裁吳健,理解的工匠精神是——擇一事,終一生。他給自己設定的工作目標是,每天使用產品3次,提出3個優化意見﹔每周深入2個城市,解決難題﹔每個月解決一個市民的堵點痛點,通過日常一點一滴的“精雕細琢”,讓市民雲用數字化給人民的城市帶來溫度。
二等獎獲得者合影
獲得一等獎的上海流利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林暉堅持的工匠精神,是對未知的不斷探索和創新的不斷嘗試。多年前,林暉從國外回國創業的初衷便是科技賦能教育,通過AI讓教育變得更加的公平和普惠。如今,依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現場致辭中,張英為參賽選手點贊喝彩,“感謝你們,在城市經濟發展、生活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為打造城市數字基座發揮的積極作用,感謝你們用自己的實踐,構建未來的數字世界。”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