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习近平
大国工匠 国之瑰宝
■解放军报记者 苗盼桃 特约记者 樊 晨
秦岭深处,一个神秘工厂里,刺鼻的固体燃剂气味呛得人头晕。对准固体火药,一刀下去,他精准地“切”出0.5毫米的火药薄片。
这是固体燃料整形师徐立平日常工作中的一幕。今年,是徐立平入行的第34年。30多年间,他用手中的刀精雕细刻,赋予火箭精确前行的动力,带来火箭一飞冲天的国之荣耀。
徐立平的工作与航天发射密不可分。每一次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的背后,都有许多像徐立平一样的技术人员默默奉献,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人们尊称他们为“大国工匠”。
5年前,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年前,习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上图:上海工匠馆内的铜章墙。 蒋 莎摄
一
9月10日,上海工匠馆。
一面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铜章墙吸引了前来参观记者的注意。
这面墙由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铜章组成,铜章上有的刻有工匠姓名,有的刻有工匠精神内容,还有的是空白章。
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饱含着岁月沧桑,带记者重温了那一段段凝聚着工匠精神的中国发展之路。
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新中国一步一步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中,回荡着一批批大国工匠的坚实足音。他们用自己的专业与执着一点一点勾勒出中国梦的样子——
国营第331厂。M-11活塞航空发动机的一线生产骨干,汗流浃背不停工,争分夺秒地投入研究和制造,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一点一点摸索前行。
西北戈壁荒漠。开采克拉玛依油田的工人们忘我工作,极寒天气中他们热情如火,没有水喝就抓雪吃,开采难度大就想尽各种办法尝试,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岗位上,哪怕再苦再难也要为新中国的工业提供“血液”。
上海某试飞场。1980年,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运-10飞机冲上蓝天。这一壮观场景,深深震撼着年轻的工匠胡双钱。他立志要为中国打造自己的大飞机。
20多年后,凭着执着与专注,他如愿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加工任务,以自己的精湛技艺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工匠精神。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游刃有余”到“目无全牛”……千千万万个中国工匠倾注满腔心血,将“两弹一星”、核潜艇、洲际导弹、导航定位卫星、载人航天、太空站建设等一个个宏伟蓝图,一一变成了现实,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大步流星地踏上新征程。
二
“进入新时代,具有创新变革意识的工匠才能助推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我觉得这种创新精神是当今工匠精神的灵魂。”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中国航发黎明公司首席技师洪家光对记者说。
5年多,1500多次试验,技校毕业的洪家光攻克了叶片磨削用高精度超厚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突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封锁,为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上天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12月10日,习主席在给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为了确保航天器对接工作顺利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的王曙群,攻克了对接机构对接锁系“刚柔耦合”调整的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
为了减少贵金属在提纯过程中的损耗,贵金属精炼师潘从明发现,通过观察铂族贵金属溶液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它的纯度,并以颜色判断法为基础,攻克了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主导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15项,保护了我国稀缺的战略储备资源。
为了承担起国家军工、核电、航空航天产品自由锻造的重任,宝武特冶锻造厂首席操作师杨磊,总结形成了“异形件”“高合金锻件保温锻造”等创新性自由锻造生产工艺技术,并牵头编制“锻造生产工艺技术”规程,改变了我国在锻造操作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一个个劳动者用实际行动丰富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解决了多项“卡脖子”的难题。
在《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甚至到“领跑”的转变。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全球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全长约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竣工通车、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沉7000多米的蛟龙号完成深潜……
每一项成果的实现,都离不开设计师的智慧和构想,但无论产品设计得多么完美、先进,最终还是要靠一线工匠去实现。科学研究越深入,越考验一线工匠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挺起工业大国的脊梁,推动中国昂首阔步地由大向强。
三
1937年9月26日,西湖之南,钱塘江上,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通车。主持设计这座大桥的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
82年后,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大桥通车这一天设立为“工匠日”。 这是中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节日的城市,旨在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
大江南北,各个岗位,“三秦工匠”“齐鲁大工匠”“辽宁工匠”等各省市工匠评选表彰如火如荼进行,以工匠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管延安、周东红、孟剑锋、张东伟、宁允展、顾秋亮……无数平凡的名字,以各种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在人们眼中变得闪亮,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有的被评为教授,有的被尊称为“大师”,成为一线工人的榜样。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的印发推行,为工匠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保障,提升了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营造出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021年,习主席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这是一个培养、造就工匠的好时代,这是一个呼唤工匠精神的新时代。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向新征程,我们亟待更多劳动者发扬工匠精神,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他们是新时代奔跑的追梦人,也是中国梦的圆梦者。
军营里,工匠精神是练兵备战的关键要素。听声辨故障、射击百发百中……练就绝招绝活、夯实打赢本领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不仅仅局限于一线匠人身上,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职业素质和职业追求。
每一位劳动者都心心在一艺,传承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奋斗的时代洪流中,就能打造出中国腾飞的翅膀,把伟大梦想变成辉煌现实。
干一行 钻一行 精一行
■柴永忠
不久前,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人选中,有几位格外引人瞩目:
刁克剑,32年,从普通钳工成长为微电子领域专家,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他发明的新型防爆报警器,只有纽扣般大,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同类型报警器中价格最优的高灵敏度便携式报警器;
宰红斌,28年,由一名退伍兵成长为电力输电运检专业技能专家,累计徒手攀登输电线路铁塔超过3000座,练就一手排查隐患、解决难题的绝活;
赵庆祥,22年,扎根抢修一线,参与抢修排险4万余次、行程16万公里,练就“10分钟”事故诊断绝活,研发的架空避雷器摇臂升降装置提升工作效率6倍以上。
岁月如歌,只为追梦者咏。这些数十载心无旁骛、铆在一处的普通人,与你我他一样,每天奔忙,却能在平凡人生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岁月淘洗打磨中尽显璀璨匠心,非凡的背后镌刻着一行字: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匠心是对岁月的刻印。时间是陶冶匠人的熔炉,专注是成就大师的天梯。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解释是什么造就了平凡人的非凡时说:“是那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上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也就是拼命去过每一个今天的力量,以及一天天去累积的持续力。换句话说,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纪录片《大国工匠·匠心传世》主人公戎鹏强,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有“镗工大王”美誉。戎鹏强在镗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他发明的“超长径比小口径管体深孔加工法”,为打造我国尖端武器“孵化器”立下卓越功勋。俗语讲:“百日刀,千日枪,万日剑。”能否耐得住时间的炙烤,是否练就一门深入的专注,是成就卓越匠人的第一关。
匠心是对意志的淬火。“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毅坚韧,没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百折不挠,没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持守,想洞开成功之门势比登天。“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在世所罕见的简陋环境中,为造枪造弹,他曾三负重伤,经历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身上残留弹片几十处,伤口100余处,但他始终无惧死神,战斗在军工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匠心是对精微的丈量。“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作为新时代大国科技典范的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国内定位精度全部已达亚米级,最高精度甚至达到厘米、毫米级。精准的背后,是遍布全国的1400多个北斗基站,上万台(套)设备组成的星地“一张网”,而巧手织起这张网的,是一排排追求卓越、视“这事儿比赚多少钱都幸福”的北斗人的奉献阵列。2019年12月,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其背后涉及弹药、油料、装备保障、舰员饮食等诸多方面技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数百家配套厂家、上万台(套)主要设备密切协作,堪称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时代标杆。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如果说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则是生命的追求。阔步新征程、创造新伟业,正呼唤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去奋力续写新时代的匠心传奇!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乔东
■解放军报记者 苗盼桃
上图:运载火箭在垂直转运中。郭文彬摄
记者:习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了阐述,请谈谈您是怎么理解的?
专家:2020年11月24日,习主席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先说执着专注。其中,执着是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且往往决定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专注是程度,只有集中全部精力专注地耕作于某一专业领域,才能有常人不及的成就。再说精益求精。我认为,精益求精就是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就是精了还要更精,好了还要更好。一丝不苟,则可以理解为,以“严”为核心的精神状态,包括严谨、严格、严苛、严肃等,在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中不断进步。最后说追求卓越。对于工匠来说,追求卓越不仅是一种自我的超越,也充分展现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在当前社会生产工业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您认为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专家:工业化机械化程度越高,产品品质的竞争就越激烈,而在很多领域,超高精度的产品,只能通过人工才能达到。所以并不是说机械化代替了一部分人工,就不需要工匠了,而是对工匠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需要我们充分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记者:有人说,工匠不强国家难强。弘扬工匠精神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专家:是的。工匠精神具有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快节奏生产差别化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离不开工匠精神。不仅产业工人需要有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需要这种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高技能复合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记者: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工匠精神,那么我们应怎么践行工匠精神?
专家:践行工匠精神,需要从兴趣、理想、责任、担当等方面着手。首要的是培养浓厚兴趣。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肯花时间去学习、钻研,即便过程艰难,也会持续努力。不过,很多人一时难以弄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了解自己,根据工作需要培养兴趣。重要的是心怀远大理想。有理想就会有动力,理想越远大,越能激发自身潜能,做事才能有激情、有恒心、有毅力。关键要有责任心。那些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某一种技艺技能,就是为了做出精品;而那些缺乏责任心的人,工作常常不经心、不尽心,导致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践行工匠精神,更要把国家、社会、行业的需要与自己的事业追求统一起来,不但热爱本职,还要精研本职,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