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匠精神”锻造精品地铁)
本报记者董娉
地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像纸币的银线,它隐藏于城市地下,从表面看不到,但那正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今天,郑州地铁迎来“双喜临门”,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和郑州市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一期工程同时开通试运营。
从2013年开通第一条地铁,到2020年将要形成的11条地铁……七年时间,总里程突破470公里,郑州地铁的覆盖面积将超过伦敦一个半世纪以来形成的地铁网络。
百年地铁,民生为大。多年来,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始终秉承“精品地铁、人文地铁、科技地铁、平安地铁、环保地铁”的建设理念,以“工匠精神”致力追求从99%到99.99%的极致精湛,终使一条条地下巨龙在商都厚土中穿越飞驰。
以“工匠精神”致力追求从99%到99.99%的极致精湛
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令人惊叹、让人敬佩。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代表着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造一丝不苟、对产品追求极致、对产业专注坚持的精神。而体量庞大的地铁建设,对“工匠精神”的要求显得更为苛刻。
作为省会郑州城建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百姓期望值最高、施工工艺要求最严的综合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郑州市轨道交通工程严把质量关,紧绷安全弦,用责任和担当时时、事事、处处强化“工匠意识”。
“我们不赶工期,不耍聪明,不抄近道,不揉沙子。”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一部项目经理王健看来,地铁建设就应当坚持用美学标准审视工程结构和成品细节,夯实打牢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等“看不见”的前期基础,提升优化轨道铺设、机电安装、运营管理等“看得见”的后期呈现。
在隧道掘进中,施工方严格控制主要掘进参数,根据地表沉降情况及时调整,确保地表沉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效控制掘进风险,确保掘进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2015年4月17日,随着隆隆的轰鸣声,盾构机刀盘沾着泥巴、带着泥浆从郑州城郊铁路南四环站地下破土而出,盾构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推进过程中,面对区间地质情况复杂、下穿建筑物众多等难题,中铁一局四公司项目部科学设置掘进参数等有效措施,不断攻克各种技术难题,各项掘进参数可控、地表及建构筑物监控量测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安全顺利通过了物流园、污水管、中石油管道、107国道及拆迁住宅区,提前13天完成任务。
在地铁运行中,作为“心脏工程”的供电系统,任何一个部件、设备或子系统,如果安装有误差、电气指标不符要求,轻者会造成列车延误,重者造成停运,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每一个部件的安装,每一道工序的控制,不允许有半点马虎。既要工艺优美,又要指标创优。
不久前,一篇德国布线的文章火遍网络,文章称德国工程师的完美布线图,简直就是行为艺术。从网站刊登的照片可以看出,多如牛毛的线路被整理的井然有序,漂亮、整洁、干净利索地犹如艺术品一般,将德国工程师严谨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严谨不是德国人的专利,这种完美布线图在咱们郑州地铁的供电安装中也比比皆是。”机电工程部副部长徐淑鹏告诉记者,在城郊线的建设中,项目管理者以全新的观念,开展“工程美学”业务培训,挑战“德国布线”,追求工艺极致。以全新的观念,苛刻对标,计较丝毫,实现设备安装对称美、电缆预留流线美、二次布线细致美、接触网导线力量美等工艺极致。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专注、专业和钻研,是痴迷、坚守和深耕。诸如“将电线盘成艺术品”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一系列对工艺设备处理的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上,足以体现出郑州轨道建设的“工匠之心”。
在管片拼装中,始终将径向错台控制在5毫米以内,环向错台控制在6毫米以内。
在信号施工中,占地2万平方米的停车列检库内,每一架信号机都以1毫米距离,挪动、培土、捣固、准确放置,最终实现每排信号机3米间距,60组信号机稳定设置。
在供电安装中,以《国家高速铁路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为依据,将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超标准提高设计等级。
…………
“我们尝试线卡固定法,以便于后期运营维护;运用二维码技术,手机扫码查询每道工序责任人,将工序细化,将责任分解,实现全域全程管理。”徐淑鹏对于“成千上万根细小的信号线缆成排布列、按把绑扎, 挂 在机柜前如七彩瀑布,横平竖直,颜色分明”这样的场景自豪不已。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换来突破。面对系统庞大、接口复杂、交叉作业繁多的通信施工,项目部开展了质量管理理论培训,加强施工现场指导;坚持岗前培训,强化岗位技能。层层分解质量目标,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计划、实施、检查、整改,形成良性循环,施工过程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凡此种种无不彰显出郑州轨道交通打造精品地铁的决心和毅力。他们传承工艺精髓、诠释工程美学、打造精品匠作,以至诚至精的追求和严谨专业的态度,实现了1号线二期工程、郑州城郊铁路一期工程的开通试运营,也为后续多条线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承“匠人之心” 深耕班组建设 践行企业文化
三分建,七分管。企业发展的根基在班组,班组是企业组织的细胞。把班组建设抓实抓好,企业方能根基稳固、枝繁叶茂,可见班组建设在企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有这样一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6岁。带着对轨道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他们挑起了郑州地铁运营的大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熔炉里,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他们践行从99%到99.99%的“工匠精神”,以“6S精细班组建设”在全国树起了郑州轨道的金字招牌。
每一个房间都窗明几净,每一扇门都看得见开合轨迹,每一件物品都画出来摆放位置……走进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的各个部门、车站,你所见到的这一切,都叫做“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
运营分公司在1号线一期开通之初,就把乘客的安全、舒适视为重中之重。做好运营服务还需自身身板硬,公司新建,企业文化尚在草昧,如何管理来自五湖四海、经验参差不齐的数千名员工?公司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决定从郑州地铁最小的“细胞”——班组入手,推行6S精细管理,切实提升运营品质。
据了解,郑州地铁6S班组管理主要有办公环境、文件分类、物资管理、电子台账、目视化、标准化作业手册等六项内容,推行两年多来,背后的工作量非常之庞大,年轻的员工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线生产班组实行倒班运转制,当班期间工作非常繁重,在运营压力极大的1号线开通初期,在工作间隙,在休班时间,都能看到员工主动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清扫卫生,整理整顿工作现场及办公场所物资,制作和粘贴标识标签,一步一步细致耐心地进行6S精细班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最终圆满完成了6S精细班组建设工作。
“坐郑州地铁你们放不放心?”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搬出厚厚一摞标准化作业手册,郑州地铁29个操作岗位、55项作业流程在这里都被一一图解。这套手册里的图片全部都是地铁员工们用自己的手机一个个拍照,并加上定量或者定性的文字描述,用了两年的时间才编成。
6S管理体系建设起步于理念的培植,成熟于文化的塑造。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安全也就成为一种常态。
1号线工程车组成立于2012年8月27日,班组定编人员21人,平均年龄27.8岁,是一支年轻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队伍。下设四个轮值班组和一个检修班组,根据生产计划完成厂内调车、正线施工及工程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
工程车组每个班组都给自己起了代号,其中检修机班叫做“啄木鸟”,喻意精心操作细检查,消灭事故在萌芽,保证检修车辆时精检细修,保证车辆良好状态。所有大大小小的检修设备都画了定位线,注明了负责人。
当市民在享受地铁便利,在地铁站里吹着空调感受夏日清凉时,在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时,可能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其中有一个部门更是让人忽略,因为他们工作在深夜凌晨,正值别人酣睡时,他们是夜间行者,这个部门就是地铁站里最普通也是最伟大的风水电部门。
风水电三班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地铁线路进行巡检、保养和维修,对风、水、电设备进行日检、双周检、月检、年检工作,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杜绝事故发生,为安全运营保驾护航。工作很琐碎,有时也很无聊,但每当想到工作内容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安全出行,就有了动力。
6S管理使得郑州成为国内地铁行业的后起之秀,主管部门和国内同行等多家单位曾来参观和交流6S管理,申通地铁、西安地铁等国内知名地铁公司都给予了高度称赞。
没有一天建成的罗马,也难得投机取巧的终南捷径。匠心之韵,不止在于雕琢艺术和铸造精品,更是企业成长发展和践诺尽责的强大基因。匠人之心,不止在于传承技艺和恪守品质,更是企业塑造品牌和提炼文化的动力之源。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满树繁花。”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洲表示,将继续博采众长、相沿成习,为郑州市城市建设和全国地铁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坚持不忘初心、攻坚克难,为实现公司“大建设、大运营、大开发、大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建设者和运营商”的战略目标积微至著、砥砺前行。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