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传承人的手艺就是不一样!这件美孚方言黎锦服饰,做工精美,古朴中不乏现代感。”在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参观者对符林早的黎锦作品竖起大拇指。
一张席子,一副老花镜,全套织锦装备,如今,年逾五旬的符林早依然坚持每天织锦。“一件满意的作品,不仅要付出时间,更重要的是花心思,这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她说。
符林早在制作黎锦的植物染料。 罗安明 翻拍
来自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的符林早,9岁时跟着外婆学习织锦,16岁独立掌握黎锦最复杂的絣染技艺,18岁成为俄贤岭一带公认的织锦能手,是黎族纺、染、织、绣手工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多项荣誉加身,却不忘坚守和传承。
“祖祖辈辈生活在俄贤岭山脚下,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织锦技艺传授给孩子们和贫困村的农家妇女,让她们拥有一技之长,让传统文化一代代流传下去。”符林早说。
9岁捡线头学织锦 18岁成黎锦技艺高手
第一次见符林早,是在今年3月东方市举办的“千人织黎锦”现场,符林早席地而坐,沉浸在自己的织锦世界里,娴熟灵巧的手法,让人看得意犹未尽。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黎锦技艺,它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像符林早这样优秀传承人的坚守,而黎锦技艺也成就了符林早的传奇故事。
“黎锦,改变了我的一生。”符林早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黎族人,第一次接触黎锦技艺,是9岁那年。那时候,符林早跟外婆住在一起,外婆的一手织锦绝活,让年幼的符林早看得目瞪口呆。
“我也想学!”当符林早说出这样的诉求,却被母亲无情拒绝了。“家里穷,没有多余的线头让你拿来练手。”母亲的理由并没有难倒符林早。
“母亲织布时会剪掉一些线头,我当时就捡母亲不要的线头来练习。”符林早说,她把线头一根根连成线,学着织一些简单的布条,给妈妈和奶奶扎头用。
对于织锦的热爱,常常让符林早废寝忘食,只要不干农活,她就会把心思全扑在织锦上。11岁时,符林早就能织一套完整的黎锦服饰,16岁,她独立掌握了絣染技艺。
“周围人都说我悟性强,我觉得是一种缘分。”符林早说,在传统的黎族村落,织锦是女孩子的看家本领,为了把锦织得更好看,她常常向村里的老阿婆虚心请教织锦技艺,融合各家的手艺和织法,学习不同的黎锦编织图案。
18岁,符林早的织锦技艺已十分娴熟,甚至超过了同村的长辈,成为俄贤岭一带的织锦能手。“大家都叫我‘织娘’,我很喜欢这个名字。”符林早笑着说。
“她在织锦中想到什么图案了,立马就能绘制出来,让大伙十分佩服。”同村的黎族阿姐说。
符林早不仅擅长编织美孚方言黎族图案,对东方哈方言和杞方言的黎锦编织图案也有研究,使得作品风格自成一派。她还把黎族传统图案“甘工鸟”“鹿回头”巧妙地反映在作品中,借助小小的黎锦,传播黎族优秀传统文化。
符林早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 罗安明 翻拍
提前为女儿织婚服 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
根据传统习俗,在东方市的黎族村庄,母亲都会提前为待嫁的女儿织一两套华丽的黎锦服装,作为嫁妆。
而一套做工精美的婚服,少则需要两三个月,多则用时一年半载。符林早说,为了不让母亲辛苦织锦,自己结婚时穿着的黎锦是自己织的。
婚后的符林早,不仅要照顾儿女,还要帮丈夫种水稻、甘蔗。虽然家务繁重,但她并没有放弃织锦,反而更加执着。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在村中教大家织锦。”符林早说,她在家里多置办了一套织锦工具,把织锦手艺手把手传授给女儿。时代在变,符林早仍然坚持“手工传统”。早在几年前,她就分别为3个女儿织好了出嫁时穿的婚服。
“我还织了一些图案活泼生动的布兜,给将来的孙子、外孙穿,精致的黎锦可以承载亲情与祝福。”符林早说。
技艺需传承。2006年,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海南黎族织锦纺、染、织、绣技艺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黎锦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精通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符林早,先后参加了两届海南省黎族织锦大赛,名列前茅。2009年,她被评为黎族纺织染绣技艺省级传承人,2013年,被评为黎族纺染织绣国家级传承人。
在大赛中,很多专家表示,符林早制作的黎锦,结构严谨,配色和谐,制作的婚服(繁扣)色彩鲜艳,成年人的服饰(繁咳)色调十分厚重、优雅、端庄,生产劳动的人纹图案变形夸张、优美,韵律性、节奏感极强。她还能将人纹图案的变形融入动漫和卡通元素,在传统工艺上凸显现代感。
发扬“工匠精神”传承黎锦技艺义不容辞
2015年,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符林早,被聘任为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的讲解员。她的工作内容是现场展示织锦,同时为前来传承馆参观的游客讲解介绍黎锦的发展历程。
“单单把织锦技艺传给女儿,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织锦技艺。”符林早说,她每天都到传承馆上班,遇到节假日游客增多,她会主动加班。
除了在传承馆担任讲解员,符林早现在还是大田镇中学50多名孩子的织锦老师。每到周末,她都会到孩子报名参加的织锦兴趣班上授课。“看着他们慢慢学会织锦,大力士、树木、花鸟,会织的图案越来越多,我很开心,孩子们很有天赋。”符林早说,作为黎锦传承人,有责任把祖辈传下来的织锦技艺传播下去。
今年,大田镇政府决定将脱贫攻坚和织锦技艺传承结合起来,在贫困村玉道村开展织锦技艺培训课,帮助贫困户脱贫。符林早作为讲师,连续多日到村里授课,内容丰富易懂,村里的妇女们纷纷留下她的联系方式,经常打电话向她请教织锦难题。
“黎锦非常‘原生态’,几种颜色的织线,是用植物制染而成,原料分别为降真香、蓝靛草等草本植物花叶。”符林早介绍说。近几年,在省民宗委等部门的组织下,符林早多次前往北京、深圳等地展示织锦技艺,最远一次去过日本。
前不久,有几位外国游客来到传承馆参观,符林早不懂英语,但通过手势交流,向对方展示黎锦美,丝毫不怯场。“希望黎锦能走向国际舞台。”她说。
据统计,在海南地区,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黎族妇女已不足1000人,其中掌握絣染技艺者不足200人,像符林早这样的国家级织锦技艺传承人,难能可贵。
符林早说,随着见识增长,自己对黎锦技艺传承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黎锦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意义重大。自己作为一名“匠人’,要尽全力,让更多的“匠士”脱颖而出。
来源:海南日报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