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记者手记:手表虽小乾坤大 “工匠精神”代代传——访德国法兰克福一家特种制表公司
新华社柏林2月9日电记者手记:手表虽小乾坤大 “工匠精神”代代传——访德国法兰克福一家特种制表公司
新华社记者 袁帅 朱晟
多年来,大量德国企业以“工匠精神”闻名。在德国企业看来,产品绝不仅仅是企业的赚钱工具,其中也凝结着工匠们苦心钻研的精神,体现着工匠们精雕细琢的价值。
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家特种制表公司。该制表公司1961年由一名二战飞行员创立,创建伊始就专门生产供飞行使用的计时器等特种仪表。1994年,公司迎来了一位“技术控”掌门人洛塔尔·施密特,从此就更是在发展手工机械制表技艺的“工匠”之路上越走越远。由于机械表在极端条件下比电子表性能稳定,因此该企业以生产供极限运动员、特种部队、消防员等使用的特种手表为主,几十年来,他们生产的手表上过太空,下过大洋,闯过火海,飞过蓝天。
“几年前我在非洲潜水时,氧气瓶的压力表一直显示我有充足的氧气,所幸通过潜水手表,我从时间上判断出来氧气接近耗光,得以及时平安返回。”公司市场营销负责人西蒙妮·里希特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讲了这样一次亲身经历。
“两三年前,德国一位特技飞行员也是通过飞行员手表,在飞行过程中发现油耗速度低于往常,察觉到仪表出了问题,及时返航,避免了一场灾难,”里希特告诉记者:“类似的事情我们还听到了很多。”
据介绍,为了制造出适应各种极端条件的可靠“计时工具”,该公司研发出多项技术专利:有维持机芯干燥的氩气除湿技术,有避免水下反光难以读数,同时防雾抗压的滴定技术;还有高硬度防刮、防磁、耐温技术等等。不仅如此,该公司2012年推出的飞行员腕表的技术标准日后还成为德国飞行员腕表新标准的基础框架。取得如此多技术成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公司负责人施密特长期坚持追求产品精益求精的结果。
手工制机械表市场很小,同时制表工人难得,产量有限,施密特坚守这“一亩三分地”,不盲目扩大经营范围,也不跟风智能设备浪潮。为了保持产品发展方向等决策的独立性,施密特还曾拒绝投资者的收购请求。
别看施密特对资本注入“不感冒”,对产品的投入倒是“大手大脚”。为了给一款潜水表找到品质过硬的表壳,施密特还找到德国蒂森克虏伯工厂,购买制造潜水艇用的钢材,导致成本飙升几乎难以盈利,但事实证明,这款表后来卖得最好。
协助此次采访的法兰克福投资促进局亚洲事务部主管余宝莲女士介绍说,施密特对于技术的投入远大于市场营销,使她印象深刻,这也是他的技术成就在德国独步业内的原因。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高级经理曹奕表示,德国99.7%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它们中有很多把销售额的10%投入到研发创新中去,从而成为在某个特定行业的“隐形冠军”。
该制表公司两代负责人都不喜欢做广告,也从未找明星代言,甚至不做降价促销。就是凭着技术上的突出优势逐渐发展壮大。结果反倒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顾客的忠诚,许多专业极限运动员都配备了他们的特种表,连英国的菲利普亲王也成了该表的粉丝。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无疑与工匠们宁愿牺牲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要保证产品的品质的价值取舍分不开。而正是这份对于产品本身的注重,才成就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