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品牌 > 匠企

从“马山柿饼”看工匠精神

2016年11月30日 09:49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报道,近年来,平远石正镇马山村党支部充分挖掘致富门路,在“小柿饼”上做大文章,通过提高技术、严抓质量、扩大规模,带领村民走上柿饼加工致富路。

  “小柿饼”能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是因为马山村晒出的柿饼令很多外地经销商慕名前来预订,完全不愁销路。柿饼不愁销路,自然是因为其品质过硬。

  可见,“小柿饼”能做出致富“大文章”,关键是柿饼品质优质上乘。如果柿饼品质不好,外地经销商不屑一顾,柿饼也就不会畅销。柿饼卖不掉,村民就没有收入,更不能依靠柿饼产业致富。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带动这一链条的原动力,就是柿饼的优良品质。

  从“小柿饼”上,笔者看到了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如果没有工匠精神,马山村的柿饼制作不可能在12道工序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须知,制作柿饼的地方也很多,不是马山村独家生产。但是,像马山柿饼这样市场畅销的柿饼并不多,村民依靠柿饼产业致富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样是柿饼,但马山人用工匠精神,注重柿饼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制作出的柿饼品质优质上乘,自然受到欢迎。

  由此笔者联想到,不少中国游客之所以热衷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其实并非崇洋媚外所致,而是人家销售的这些东西做工细致、品质上乘,切中了消费者的需求。日本的马桶盖、电饭煲也好,平远的马山柿饼也罢,我们清晰看到的都是用工匠精神打造的好产品,尽管都是大众产品,但销路不愁,受到消费者热捧。

  从市场层面看,柿饼也好,马桶盖、电饭煲也好,都是普通产品,也是产能过剩产品。然而,当用工匠精神生产制作柿饼、马桶盖、电饭煲,原本普通的过剩产品,立马转变为不愁销路的畅销品。由此展开,梅州有许多农产品,如果都能像马山柿饼一样畅销,成为村民致富的产业,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将无可估量。而要做到此点,没有捷径,关键是用工匠精神生产制作每一个农产品,使农产品成为“工匠农产品”,以优质上乘品质赢得市场。在产品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品质是核心竞争力。不管什么农产品,只要匠心制作,品质过硬,就不愁销路。

  ■ 孙维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讲述工匠故事 弘扬工匠精神

相关资讯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群英谱|工匠精神撑起制造业脊梁

    卷绕电池的“闪电手”,技能超强的“焊匠”,手握多项专利的“技术工匠”……比亚迪发展近30载,凝聚着一代代工匠人的默默深耕,一次次匠心精神的倾心实践。正如集团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何龙所言:“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是人的成功,企业的竞争最后是人的竞争,只有所有…

    2022-6-20 10:20:14
  • 培养大国工匠 金山办公牵头发起国产软件人才培养计划

    10月16日,金山办公在安徽举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驱动科技自立自强”全国首个省级国产软件训练院揭牌仪式。会上,金山办公联合生态伙伴发起“创造‘徽’煌国产软件人才培养计划”,构筑信创职业人才培养高地,进一步巩固安徽产业发展成果,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产业繁荣生…

    2021-10-18 13:55:43
  • 宁夏交建第一届“专家型、工匠型专业人才”聘任暨颁奖大会举行

    9月4日,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专家型、工匠型专业人才”聘任暨颁奖大会举行,对宁夏交建评选出的“专家型专业人才”高举怀,“工匠型专业人才”乔雨、杨宗林进行表彰并颁发聘书。近年来,宁夏交建在加快形成各类人才聚集效应、开展研发创新方面下功夫,出台《…

    2021-9-4 15:36:53
  • 三晋老字号“焕新记”:工匠精神的延续

    太原白鸽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秦敏向记者展示毛呢大衣。 杨杰英 摄中新网太原7月15日电 题:三晋老字号“焕新记”:工匠精神的延续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记载着光阴的故事。“老字号不能只理解它的‘老’,一定要关注它的‘新’。”三晋老字号品…

    2021-7-16 12:41:26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