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候选人参加最终角逐
近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通过初选的“遂州工匠”28名候选人已经结束了网络投票环节,并进入到了专家评审阶段。
据悉,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宣传质量正能量,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难题,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6年9月起,市质监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经信委面向全市寻找“遂州工匠”。本次活动通过个人自荐或所在单位、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推荐的方式,在全市制造业技术职工、技能人才中寻找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质量领军人物。活动共有发动阶段、自荐推荐阶段、展示阶段、网络投票阶段、专家评审阶段等五个阶段。该活动启动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评选出来的‘遂州工匠’一定要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为本单位和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无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违法犯罪记录。”3月9日,在市质监局,由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经信委、团市委、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28名候选人进行了打分。
“除了一般的要求,我们还要求‘遂州工匠’必须至少具备四项必备条件之一。”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工艺专长。在从事的岗位和职业中,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技高招,对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在实施工艺、技术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地位;二是技能高超。具有耐心、专注、坚持的品质,所具备的技能、技艺在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同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领军作用。善于解决本职业、本专业“疑难杂症”,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热心带教徒弟,乐意将研究成果共享,乐于帮助并带动身边的职工互相、共同进步;四是贡献突出。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做出卓越贡献、取得重要成果,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领域引领质量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记者还了解到,“遂州工匠”活动组织委员会将根据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投票,评选最终获奖的“遂州工匠”进行宣传表彰。对首次获得“遂州工匠”的人员,还将获得5000元的奖励。
(全媒体记者 余勇君)
创新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津津乐道
所谓工匠精神,原本只是指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严谨、敬业的精神。
“工匠精神”出现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成为“两会”热词,更让许多长期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着实激动起来。
“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这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倡导“工匠精神”,让匠心回归,正在成为社会共识。
在中国,从“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为火箭焊接“心脏”的高凤林、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丝巾”的孟剑锋。他们都是一辈子立足岗位孜孜以求的“大国工匠”。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活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独具”。
一个理性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民族。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要营造现代企业文化,提倡“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厚德载物精神,提升亿万职工的素质,用理性、认真的态度,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倘若缺少“工匠精神”,即使拥有一流的技术与一流的设备,也难以造就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服务。其实,当产品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之后,竞争的重点就会转移到质量与品质上来。拥有“工匠精神”,就不会满足现状,不断创新和更新,在产品外观、质量、性能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我有他无,真正实现绝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追求精品、实现精益求精,产品才能更加持久,才能更有占有市场的绝对优势。
工匠精神,这个看起来“有点老”的词汇,在新的时代闪动璀璨光芒。毋庸置疑,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工匠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加弥足珍贵。工匠精神既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更是不断吸收最前沿技术、创造新的成果。有没有这种精神品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下,遂宁围绕七大提升行动,顺利冲破千亿目标,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既要天马行空的创意,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也就是说,没有“创新精神”迈不开步子,而没有“工匠精神”就走不长远。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