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行业首创机械、电控两种柴油发动机调试工艺标准;实现技术革新506项,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创造出“鹿新弟气压试验法”等11种操作方法;带领“鹿新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个工作室完成技术革新600余项……这是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调工鹿新弟的“成绩单”。
49岁的鹿新弟是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去年12月8日,他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制定两种调试工艺标准
柴油发动机是许多大型机械的“心脏”,其马力、功耗、排放等能否达到设计性能标准,调试是关键。鹿新弟的工作,就是调试柴油发动机。
2005年,柴油发动机市场需求大增,企业尽管有调试台架20个、工人两班倒,也满足不了需求。鹿新弟琢磨:调试发动机基本凭经验,装调工技术水平不一,调试速度、调试质量也不一样,能否制定一个标准,让大家按一个标准工作?只要能做成,速度、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鹿新弟在检查柴油机曲轴。
不过,这个想法在当时却没几个人支持。很多人质疑:“发动机装配因为工人技术水平、手法不一,每台发动机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才需要调试。对这样的工作怎么制定标准?”
更有人说:“要是能制定统一的调试标准,德国人早就定了,还能等你?”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是和德国企业合资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是德国的。
质疑声中,鹿新弟没有退缩。此后的3年中,他记录了1万多台柴油发动机的各种数据。
调试柴油发动机的两个工作室,一个在外,通过电脑看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一个在内,装调工要进到调试间根据电脑显示的发动机运转参数进行调试。调试间发动机隆隆作响,高达100分贝。为了找出规律性,鹿新弟长时间在调试间工作,久而久之,听力受到很大影响。
鹿新弟用3年时间完成了《道依茨柴油机标准化试验方法和标准》,将机械柴油发动机调试规范为15个标准步骤;又用1年时间完成了《道依茨电控柴油机试验方法》,将电控柴油发动机调试规范为18个标准步骤。他攻克了柴油机性能调试没有统一标准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柴油机质量“零缺陷”目标。
这两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分别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9年,这两项成果开始应用,机械柴油发动机每台调试节省22分钟,电控柴油发动机节省25分钟,仅每年节约电费、油料费就达680万元。
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柴油机
1987年,鹿新弟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大连柴油机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大连柴油机厂开发科试验室。
开发科试验室接触的柴油机都是新产品,鹿新弟一时不能独立工作。为了尽快掌握调试技术,下班后,别人回家了,他留在车间练习,把各种型号的柴油机拆了装、装了拆,全面熟悉柴油机的内部结构、各种部件性能。
鹿新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5年打基础。5年内,不断有新产品出现,只要来了新产品,鹿新弟总是成为第一个熟悉新产品结构的装调工。
“发动机是有生命的,得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它们。”鹿新弟带着感情工作,认真、细致,不忽视每一个细节。
鹿新弟善于总结,对机械柴油机自创了一套“看、听、摸、闻、问”快速排除故障的五步维修法。针对电控柴油机,在“五步法”中加入“测量”环节,变成“六步法”。这些年来,他总结出并在调试车间推广的操作法就有11项。
鹿新弟搞调试时还有一习惯,只要发现疑难问题及研究出解决办法他就记下来,20多年记了40多本。
三个创新工作室
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有3个以鹿新弟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3个工作室有3名工程师,7名能工巧匠。
“过去搞革新都是单打独斗,现在可以汇集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作出更大的贡献。”鹿新弟说。
2015年,有几家用户反映柴油发动机启动困难。鹿新弟跑了几家公交公司,拉回一台有问题的发动机,组织工作室的工程师、能工巧匠一起研究。
根据经验,发动机启动主要看油路是否通畅,不通畅启动就不容易。为了观察油路是否存在问题,他们做了两根透明管,一根进油,一根出油。通过透明管观察发现,进油管有柴油,但出油管柴油不多,油路没有形成自主循环。根据经验,他们把一台电动输油泵接到进油管路上,通过电动输油泵的压力,将带气的油顶出来,解决了启动慢的问题。
经过3个月可靠性试验,证明在柴油发动机上安装电动输油泵安全可靠。2015年6月,电动输油泵装置投入使用,公司因此又增加一笔收入。
从2012年到现在,鹿新弟带领着他的3个工作室,完成技术创新成果600多项。
鹿新弟还依托“鹿新弟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了“3+1”(理论授课、现场实践、换岗轮训和周末讲坛)培训模式,通过“名师带徒”等活动带动员工成长成才,先后培训员工3000多课时,为公司培养出80名高技能人才。(顾威)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