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有多少?0.06毫米到0.08毫米之间。衢州们制作出的零配件精度要求约等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10月27日下午,在红五环集团金加工车间,徐建雄正在为一名年轻车工讲解技术要领。
在红五环集团,徐建雄被称作技术难题的“110”。51岁的他,是浙江省首届钱江技能大奖得主、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过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车间里机器轰鸣着,弥漫着一股机油味。工人们手里拿的是同样的图纸,操作的是同样的车床,但因为对加工工艺流程的技巧掌握不同等原因,生产出的零配件精密度也各有不同。
这种数控车床,徐建雄再熟悉不过了,他曾在车床前站了整整20年,苦心钻研如何和它打交道。
“刚开始跟师傅学,我只觉得这工作很有意思,钢铁那么坚硬,人却能够改造它。”徐建雄说。18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考入一家国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车工。
车工工作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光靠师傅的讲解和演练,很难快速上手。徐建雄的业余时间几乎用来看专业书。“为了提高技术,同厂一群刚工作的年轻人一起报了夜校学习,进校时有30多人,3年后结业,真正坚持下来的只剩下3个人。”徐建雄笑说,真正“感觉来了”的时候是在工作后第7年,厂里接到一个国家级项目的零配件生产任务,他独立承担关键部件的制造项目。“这种产品,我们国家原先是依靠国外进口的,这是首次试验自主生产,能够加工其中的关键部位,尽管难,但我觉得很‘带劲’。”徐建雄说。
这次任务完成后,徐建雄成了公认的技术能手,从此一步步走向高级技师的行列,成为空气动力机械和掘进机械制造行业知名的行家。
“干我们这行,几年时间很难做出成绩的,它需要静下心来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徐建雄说。
现在,徐建雄还坚持着每天下班都要“啃”一会儿书,延续着年轻时候勤学苦练的干劲。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