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许雯北京报道
美国纽约,一座高165厘米和平尊,安放在联合国总部。它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绘有景泰蓝纹饰。尊身展翅的七只和平鸽,代表联合国为世界和平奋斗的70年;
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一个布满穴位的铜人吸引着来宾目光。这个被称为“青铜侠”的针灸铜人,根据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型精准仿制;
孟剑锋制作《和美》果盘。
名曰《和美》的纯银錾刻丝巾果盘,由整块银板经成千上万次手工錾刻而成,并以勾、采、落、压、丝等手法,将缕缕丝线和竹篮藤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便是2014年北京APEC的国礼;
还有《繁花》手包套装,以及《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这些艺夺天工的国礼,均出自北京工美集团。在“燕京八绝”之地,许多匠师“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比如被誉为“大国工匠”、历上百万次錾刻而制出《和美》之作的孟剑锋。
1993年进入北京工美的孟剑锋,从艺近24年,已身为国家高级技师,曾两度受命打造国礼。所谓“工匠精神”在他看来,便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精神。
北京APEC国礼《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受访者供图
天工记
手作国礼
“上百万次錾刻,只要一失就前功尽弃”
4月一个深夜,北京一栋老厂房灯火通明,国家高级技师孟剑锋和同事们正连夜赶制一件首饰盒。时间所剩无几,因为一个月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将启幕。北京工美设计制作的六件作品,将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其配偶,人手一件。孟剑锋和同事们忙碌的,正是作为领导人配偶国礼的《梦和天下》首饰盒。
首饰盒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共7个月工期,留给下厂制作打磨的时间不足一月。时间紧迫,最难的是不同工艺的配合。作为6件国礼中最复杂的《梦和天下》,融合了雕漆、花丝镶嵌、螺钿、珐琅等多种工艺。紧迫的工期要求所有工艺必须同时进行,且各项工艺的制作时间和尺寸必须严丝合缝。
《梦和天下》盒型取自中式花窗,制作标准非常高,“十几个手工打造的盒盖,每个尺寸都必须一样。不管怎么翻盖,和任何一个盒子都能匹配。”孟剑锋说,这考验的是技师的眼力和用心,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用卡尺量。
这不是孟剑锋首次接到国礼任务。2014年,北京工美包揽三件APEC国礼设计制作,《和美》纯银丝巾果盘便是其中之一,孟剑锋担纲主创。
錾刻是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工艺,工具叫錾子,有圆形、细纹、半月等花纹。工匠敲击錾子,就会在金、银、铜等金属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为了做出仿竹编果盘的质感和丝巾的光感,他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 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一把细簪上有20多道细纹,每道仅0.07毫米。
但是,开好錾子仅完成了制作国礼第一步。最难的是厚度仅0.6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条细密经纬线交错,在光的折射下才能形成图案,而这需要上百万次錾刻。
一定要一次錾到家,如果半途停了再起錾子,就跟上次的錾印不一样。孟剑锋感叹,“上百万次錾刻,只要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
联合国总部和平尊。
谈艺录
何为工匠精神?
“一辈子只干一件事,跟自己去比”
“再有十天,入行就24年了。”1993年进入北京工美的孟剑锋深觉,对传统工艺了解越多越发现它博大精深。
与此同时,伴随着精通燕京八绝的老一辈手艺人不可阻止的老去,他更为心忧传统工艺的未来。
1993年进入工美,孟剑锋先后跟多位老师傅学艺,其中对錾刻最感兴趣,学得也最多。“和錾子相处久了,一天不摸手痒痒!”有时一天没摸到錾子,晚上回家也会找个铜片练上一两个小时。
教他錾刻的师傅,退休前把用了几十年的工具给了他。最让孟剑锋感念的是,师傅不仅传授他手艺,还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这个圈子里,技艺是传统的,秉持的信条也是传统的,比如踏实与坚持。
在拜师学艺的日子里,有个细节孟剑锋记忆犹新。有天,他拿着新完成的作品问师傅“咋样?”师傅看了挺高兴——行,小子有长进,继续坚持。“你知道什么叫坚持吗?”师傅杀了个“回马枪”,孟剑锋一时语塞,“坚持就是干呗!”师傅拍了下他的后脑勺,“坚持不一定成功,坚持到底就是成功”。
在他眼中,师傅老老实实一个手艺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从不跟人比较,“自己学好手艺,跟自己去比,不断超越自己。”
其后多年,师傅那番话让他受益匪浅,并乐在其中。比如,在师傅基础上做出一把新錾子。又比如,做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且为人所欣赏……这种种自豪感都是花钱买不来的精神享受。
“那种成就感,不是手艺人是感受不到的。”孟剑锋说,这种感觉在技艺达到一定水平后会越来越强,“那时会觉得多年心血没白费。”
眼下,工匠精神备受推崇,但何为工匠精神?
手艺人也好,“大国工匠”也好,在已享有“大国工匠”之名的孟剑锋眼中都有同样内涵——踏实、坚持、执着、精益求精,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精神“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孟剑锋说,“对每件事坚持到底的这种劲儿,是师傅对我的期待。”
“做真诚的人,不攀比;干实在的事,不动摇。”师傅的信条如今也成了他的。
收徒有何要求?
那种坚持,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少见了
孟剑锋早已成师,喜欢、踏实、用心,是他教徒的硬标准。有的孩子錾刻有天赋,打錾子有感觉,有的焊接好,他会视徒弟悟性和兴趣定向培养,“人有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踏实是第二位的,心要浮躁就干不好。用心学习也不可或缺,“手艺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不吃苦怎能干好?”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即便远离喧嚣的传统工艺领域,这种感受也很明显。孟剑锋现在带了七八个徒弟,已不会像师傅要求他一样,去严格要求自己徒弟,“我和师傅想法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的想法也不一样。”
“现在年轻人接触的事情多,机会多,比较浮躁。”孟剑锋说能理解,自己年轻时跟师傅学习也会打退堂鼓,也会抱怨。但现在想来,师傅当时逼着他坚持,逼着他学是对他的好,“那种坚持,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少看到了。
套装《梦和天下》。
如何看3D打印?
科技永远不能也不会取代传统技艺
雕漆月季花钮是手工雕刻,花托则采用3D打印,“手工尺寸和机械尺寸一定要配合好,花不能大也不能小”。
那是孟剑锋和团队首次尝试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创新也是一种传承”,在他看来,传统工艺加上科技创新,提高了速度,两者互相成就,“可能多少年后,3D打印这项技术就是传承。”而这一切前提是保留传统工艺。
他认为,科技永远不能也不会取代传统技艺,“即便再过千年,老的技艺不能丢,也不会丢。”
但说机械制作和手工制作的差别,孟剑锋认为颇为细微,且只可意会。“机械做出一批全一样的,手工做的每件都不一样。手工作品透着制作者心血。”孟剑锋又顿一顿说,“味道不一样。”
绝技如何传承?
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传统工艺
“再有十天,入行就24年了。”孟剑锋深觉,对传统工艺了解越多越发现它博大精深。单就“燕京八绝”来说,每项都是独有技艺,“终其一生都学不完一门”。
燕京八绝,是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门类,在清代就已开创出传统工艺高峰的局面,并逐渐成为京作特色宫廷艺术。精通这八绝的老一辈手艺人大都年届八十,正不可阻止的老去,后续力量正在缩减——他担心现在的人太浮躁,想学的人越来越少。
孟剑锋希望,11岁的女儿也能喜欢传统工艺,至少能知道中国有哪些古老技艺。而这也成了他今后的传艺重点——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统工艺,把自己学到的传给他们。孟剑锋带过的徒弟,已有人学成后走出这栋80年代的厂房,“他也会有自己的徒弟,也是传承。我传授他的东西,一点也不后悔。”
(原标题:封面人物丨大国工匠孟剑锋:“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