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 > 国际

工匠精神,缔造工业强国的滚烫血液

2017年03月12日 17:05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表示,制造业的盛衰关乎国强民安,制造强国的建设刻不容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各类资源要素的集中地。目前,我国已成为具备制造全体系的制造大国,但要成为制造强国还任重道远,急需解决结构性失衡、供需关系失衡、供给效率失衡等问题。

  他建议:一是重点突破,优化布局。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实施指南,聚力重大工程实施和重点领域创新,补齐制造业短板;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和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完善供需传导机制,通过试点示范和效果评估,探索不同类型区域和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

  二是深化改革,集聚要素。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深化国企改革,形成出资人、决策人和管理人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探索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战略制高点领域集聚;充分发挥国家先进制造业投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基金的作用;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

  三是加速技改,提质升级。加大财政的引导性支持力度,将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绿色改造等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完善技术改造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使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地生根,同时研究推广“零土地”技改项目承诺备案制审批等新政策。完善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制度,将科技成果、品牌专利、营销渠道等无形资产投资纳入工业投资统计范围。

  四是强化保障,持续发力。推进制造领域法制建设,完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制造业增长和国际竞争的保障机制。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更多“大国工匠”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在大会上作了《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的发言。

  李守镇表示,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可见,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李守镇建议:第一,切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举措落实到位。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应将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尽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第二,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应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财政投入。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制定实施企业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应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第三,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惟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目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要切实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培育尊重劳动、尊崇技术的文化土壤。

 

  围绕需求 培养“工匠”型地学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的质量直接关乎到国家技术的进步、技术产品的质量及其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俊来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培植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大国工匠,把好工程教育质量关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作为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专家,刘俊来近年来参加了多所高等学校地学类工程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通过多年来对学校、在校生、毕业生和校友及用人单位的考察,发现对实践经验要求很强的我国地学类工程教育目前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制约着我国地学高等工程教育优秀人才的培养。

 

  刘俊来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工科教育理科化倾向严重。许多专业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和内容,侧重对于学生理论水平及其应用的考核,但缺乏对于地质或资源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毕业学生难以胜任解决复杂勘查设计、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问题的工作,不少毕业生就业初期甚至对最基本的专业工程技术问题都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致使用人单位常常不满意。

  二是实验条件欠缺和实验师资薄弱。目前,学校对于国家财政投入和学校自筹资金,更多地倾向用于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人员的引进,以期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竞争力,但普通本科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相比之下,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师资培养远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相当一部分专业,其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薄弱或者有弱化的趋势,例如场地狭窄、设备不足,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较少或年纪偏大等。

  三是专业教师工程背景欠缺,企业背景的行业专家在教学中的参与度较低。由于社会评价体系等导向所致,教师重理论研究、重视科研工作,而轻工程实践。尤其年轻教师在学习期间及后来许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同时,无论是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与内容的设计,还是课程授课与毕业论文指导等诸多方面,多数专业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度偏低或者根本没有参与其中。

  四是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举步维艰,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部推进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已有多年,但因为现实中企业没有实质性收益,使得不少高校难以建立实质性、稳定的实习基地,尤其是校企联合实习基地更是如此。此外,地质工作常常是艰苦、枯燥,且远离繁华大城市,现在“90后”学生思想活跃,社会诱惑力大,学校及指导带队教师在开展工作时也有畏难情绪,当实习经费不保障,且企业没有热情时,工程实习、实践就会变成“走过场”,更多地同学参与或参加的是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工作。

  刘俊来认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从高等工程教育起步。“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但侧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占主体地位的多数学生,却难以从中获益。同时,以上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包括拔尖人才在内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像“工程教育认证”这样一些第三方认证行为,难以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为此,刘俊来建议——

 

  一是加强学生培养质量的监督,授权第三方督促学校不断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监督和督促学校、院系和教师充分重视工程教育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本科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是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或国务院其他相关部委)联合出台政策,明确企事业单位对高等院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在工程专业教育方面与企业的联合行为;制定和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专项资助,并严格落实资金使用与监管制度,切实有效地促进实践教学实验条件的不断完善;统一制定或完善实验教师聘用、薪酬和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形成一个全社会、全行业重视实践教学和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讯

  •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丨纽约时代广场“全球华人艺术家展播”人物:纪怀昌

    2024适逢农历甲辰龙年,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美国集邮集团、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交流中心在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出了“龙腾盛世 福佑中华——全球华人100位杰出艺术家大拜年”活动。为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特别邀请纪怀昌参加此次“…

    2024-2-21 17:43:50
  • 玉雕非遗大师张玉成新疆五彩玉蟾《财源滚滚》作品获2023日本横滨国际艺术展金奖

    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日本外务省、神奈川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后援支持的“2023横滨国际艺术家展暨第19届日中水墨协会展”,已于10月10—15日在日本横滨成功举办。10月10日下午,日中水墨协会会长满柏先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贾晓东先生及中国…

    2023-10-30 16:09:37
  • 合作交流、共赢共享,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闭幕 《天津倡议》发布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闭幕式8月20日在天津举行 8月21日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8月20日下午在天津闭幕。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发表致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发布筹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倡…

    2022-8-22 9:30:15
  • 11国青年访黔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

    10月24日电 (周燕玲)“这几天感受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技艺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自孟加拉国的力达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想做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播者。10月19日至24日,2021“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轻工业研学旅行体验活动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1-11-29 14:22:14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