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娱 > 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推动非遗火种的永续传承

2023年06月09日 10:15 来源: 深圳报业

c05f-ccc60ce086122aa18f16813e58354baf_副本.png

6月8日,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活态传承》为题作现场发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其在当代活态传承的实践等方面,探讨了非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

非遗历史文化价值重要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而从未间断,生生不息、延绵不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大类,即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典籍(含学说著作、医书、方志、文艺作品等等)。”兰静说,在这三类中,“唯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人的现场表达和展示、甚至直接接触参与,来体验一种传承弥久的活的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活态的存在形式,为我们上承古代、后续未来,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兰静认为,非遗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从历史走来,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又必定走向未来。从古至今,非遗的发展历程携带着每个阶段以及传承者的信息。

兰静还举了一些典型例子——

民间故事传说,从女娲补天、盘古传说到神农尝百草,这些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古琴曲《高山》《流水》的背后,描述的是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知己之交的故事;

昆曲《牡丹亭》叙述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的凄婉结局;

在陶瓷制作技艺中,从元青花到清代五彩瓷,展现不同时代朝廷统治者和匠人的审美和艺术追求;

黄帝陵祭典,则寄托着中华民族对人文初祖的缅怀纪念。

非遗的包容性和传承力强大

兰静表示,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非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凝聚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大大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感召力。

此外,非遗各个门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京剧、皮影戏等传统戏曲,都是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探索和追求,最终形成现在的模样。

“非遗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其包容性和善于吸收转化的能力,因而呈现种类繁多、五彩斑斓的特征。”

兰静进一步指出,非遗有着持久的传承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非遗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如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二千多年的琵琶艺术、近千年的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等。非遗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传承与弘扬、融合与发展,在代代相传,在延续中华文脉和中国人精神的同时,体现着每一个时代的特点,表达着每一代传承人充沛的创造力及杰出的技艺、技能。”

着力推动非遗永续传承

兰静认为,非遗作为生存在当下的活态文化形式,其形态永远不会固定而静止不动,必然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需求提高而有所变化。“一方面,我们要保持非遗的旺盛活力,推动其永续承传;另一方面,也要结合非遗的丰富内容,努力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非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遍布在当代人的衣食住行中,“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样最现代的城市里,当代中国人每天有意无意都要接触到非遗。从清晨一起来,不管是品尝早点摊的包子、油条和豆浆,观看公园里老人打太极拳,或者滑动抖音打开无数有关非遗的内容视频,从儿童、青少年到中老年人,大家都在无形中传承或传递着非遗的火种。”

兰静提出,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有三个重要维度:

一是政府顶层设计,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工作任务等;

二是采取各项具体保护措施,包括设立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命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三是发挥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从传播、理论研究到公众参与,全方位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其可见度。

兰静认为,要强化非遗传承活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非遗传承主要靠人,必须紧紧抓住传承人这个牛鼻子。通过完善国家、省、市、县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提高传承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则要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鼓励和提升群体参与传承的积极性。还要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

二是基于对非遗自身的活态流变的本质特点和演变规律的充分认识,要紧密结合跟进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和落实,使其传承有更好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是在保护好、传承好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兰静最后表示,要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邹振民/文 高雷/图

相关资讯

  • 首届“民族杯”大美中国·青少年作品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动

    近日,首届“民族杯”大美中国青少年作品展启动仪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歌舞团的开场舞表演,使得启动仪式增添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喜庆氛围。无独有偶,众人拾柴。同时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有:2022“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赛”颁奖典礼;2022…

    2023-11-21 9:33:58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课题调研座谈会在泉州召开

    2023年8月18日—20日,民盟中央2023年度课题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调研座谈会在福建泉州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

    2023-8-23 10:12:06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新华社深圳6月7日电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7日下午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在贺…

    2023-6-8 9:53:34
  • 习近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

    2022-10-18 9:52:30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