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立方”项目经理,现任“冰立方”项目总指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洪庄。如果从“水立方”里取一滴水让它结成冰需要多久?科学实验显示,大概需要1个小时。而对于中建一局集团华北公司副总经理孙洪庄来说,从“水立方”到“冰立方”,他走过了15年。在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孙洪庄和他的团队用工匠精神缔造了一个个建筑神话,用这种凝固的艺术讲述这座城市的奥运故事。
“‘水立方’立起来时,我也跳了起来”
时钟拨回到15年前的夏天,不惑之年的孙洪庄被选派到了国家游泳中心项目任执行经理,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可孙洪庄带着团队一进场,就遇到了“下马威”。当时,这个叫洼里乡的地方还长着一片水草,不到两个月,工地上又遇到了局地尘卷风,现场一片狼藉。茫然、灰心、举步维艰,孙洪庄说:“我当时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一切只能从零开始,硬着头皮往上冲。” 建设过程中,没有案例可以参考,因为“水立方”很多技术都是我国自创新的科技成果,填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按照设计,国家游泳中心的墙体和屋盖钢结构都采用国内外首创的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水立方”这个名字来源于此,同时,它的膜结构是世界之最。经过两年日以继夜的施工,项目终于迎来了最关键的钢结构卸载工序。“水立方”的钢结构总构件数为30513个,总用钢量6700吨。只有把钢结构的支撑点全都卸载,这个多面体的空间框架结构才算是立住了。在卸载现场,孙洪庄手拿对讲机,指挥着团队把支撑点一个个卸下,“我屏住呼吸,时间好像凝固住了。在整个结构完成卸载的那一刻,我激动得跳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画面记录下了这一时刻,现场的建设者们一片欢腾。而镜头无法表现的,是建设者们孤注一掷的勇气。孙洪庄说,如果卸载失败,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要采取什么办法。正是因为有了设计、施工人员一遍遍的反复模拟、论证、实验,才让“水立方”华丽亮相,惊艳世界。当年,水立方工程获得了鲁班奖、詹天佑大奖,拿到了建筑界的奥林匹克金牌。孙洪庄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奥运会后,孙洪庄带着家人和孩子特意来到水立方。他说,为了这个工程,他几乎都是到后半夜才回家,还经常会在家人面前发脾气。当他带着他们绕场一圈之后,家人们终于理解了他,跟他说“值了!”
“冰立方”智慧修炼“遁地”绝招
如果说建造“水立方”是思考怎么让它立起来,那么,完成“冰立方”的冰上运动中心就是要修炼“遁地术”。冰上运动中心项目位于水立方南广场地下11米处,包括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和四条45米×5米的标准冰壶赛道,2022年冬奥会期间供观赛人群体验冰上运动,赛后将用于推广冰壶运动以及为群众提供冰上运动培训和体验。去年10月,中建一局华北公司中标了这个项目,孙洪庄又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担任项目的前方总指挥。如今的项目更加强调绿色节能。冰上运动中心从地面上只能看到三个“水滴”型的构筑物,这既是场馆的出入口,又可实现地下运动中心的自然通风。孙洪庄说,地面上还设置了直径为13米的大采光井以及许多导光管,它们可以把室外的自然光源引入地下提供照明。“通过这种方式,场馆每年可节约用电 26000度,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10年的用电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项目团队应用了先进的智慧建造技术。用MR(混合现实技术)和BIM技术融合,通过MR眼镜和现实相结合来增强互动体验感,对模型提前推敲,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风险,节约工程管理沟通成本和工期。作为总指挥,孙洪庄需要外部沟通协调的工作很多,但他还是每隔几天就要到工地上去看看才能安心。目前,冰上运动中心的基坑部分已经完成,年底前将实现结构封顶,一座隐藏在地下的市民运动空间逐渐露出真容。
现代科技时代的工匠精神核心还是人
在同事们眼里,孙洪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孙洪庄说,这些习惯让他在水立方项目上获益良多。为了让奥运健儿能有更好的成绩,水立方的泳道要求为负偏差,也就是比标准泳道长度略短。但如果偏差太多,就不能得到国际泳联的认可,无法进入奥运序列。孙洪庄说,在给泳池贴瓷砖的时候,“工人们只用线和尺子,就要达到毫米级的精度,连眼睛都不敢眨。”最后,“水立方”的9条泳线、10条泳道全部达到负偏差,同时通过了国际泳联的验收,正式有了奥运身份。如今,“冰立方”的冰面也同样是个精细活儿。为了防止冰层温度传递到基础筏板,运动场要铺设12层不同材质的功能层,平均厚度为5厘米。孙洪庄说:“这就需要专业制冰师经过70多道工艺一毫米一毫米地浇筑。”
从毫米级的负偏差泳池,到毫米级浇筑冰面,孙洪庄说贯穿始终的就是工匠精神。在建造“水立方”时,孙洪庄的团队还以“70后”为主,而现在的管理层大部分成了“90后”。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的建设者们思维更活跃,半径更大,视野也更开阔,但工匠精神却始终不曾改变,而是代代传承。孙洪庄说,无论是用线和尺子,还是用BIM技术控制,工匠精神的核心基础都在于人,建设者们掌握着这些工具,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技术上绝对严谨,这些工具才真正能为我所用,才能实现工程的建设目标。
如果说“水立方”让孙洪庄“一战成名”,“冰立方”就是他的职业生涯的完美收官之作。这位将建筑作品视为生命的大国工匠畅想着,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时候,他能够闲适的坐在“冰立方”的看台上看一场比赛,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我终于用作品圆满地讲完了‘双奥之城’的故事。”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