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边境段管廊带保护问题,采用振动预警装置实现管道和光纤周围机械耕种破坏预警;针对流量计橇装设备难以拆装问题,通过加装冷却介质一招破解……石油工匠们巧解“卡脖子”难题,如同一个个“神手妙医”令人称绝。这是中国石油能工巧匠破解疑难杂症的几个精彩瞬间。
截至7月8日,中国石油技能领军人才赴企业办实事暨红色石油印记探访活动西北线专家团远赴新疆、塔里木、吐哈、青海和玉门油田等10家中国石油西部企业,围绕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开展技术“巡诊”和生产难题攻关,参与解决生产难题49个,提供难题解决方案建议98项,用他们跨单位、跨区域、跨专业的服务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回看19天“巡诊”行程,他们妙招频出,智慧和经验闪光点频现。
跨国能源管道难题
被跨专业工匠破解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条跨国能源通道,事关沿线各国数亿人的民生,地位极其突出,安全生产和计量工作责任重大。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领军人才技能专家团的到来,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新疆分公司及其霍尔果斯计量站推出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
就建立流量计仿真培训系统存在的问题,经过现场的热烈讨论,专家们给出了“以压缩机为动力源,通过调压阀调压后降压形成循环并满足流量计计量的要求”的破解之招。
针对边境段管道光缆保护的难题,王川洪给出采用基于窄宽带的管道振动预警装置实现管道和光纤周围机械耕种破坏预警的办法,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特别是霍尔果斯计量站AB线流量计装置现场,按照国家规定,该站计量表每两年送检1次,由于检定时间均处于夏季,流量计整体橇装设备管线在高温下受热膨胀显著,导致现场空间不足的流量计拆卸安装非常困难,费时费力还影响进程,同时由于管线膨胀应力过大,拆装过程存在一定事故隐患。中油国际管道新疆分公司方面坦言,他们尝试过很多方法,目前来看,除了全面改造别无他法。但受改造费用不菲和因改造带来的停输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搁置至今。
在随后的攻关中,各方给出不同意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自兰州石化的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卢朝鹏支出了“妙招”:在整体橇装管线外表加装通有水冷却介质的管线设备,如伴冷线或冷却套管,在管道表面形成保冷隔热层,通过冷水的循环往复,带走设备表面的热量,消除由于受到夏季高温钢铁热膨胀造成的应力,就消除了热膨胀的问题,便于计量表拆装,也就消除了隐患。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中亚天然气管道(霍尔果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群尧当即表示赞同,并指出他们可以利用消防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这一目标,这是最安全、便捷和经济高效的手段,而且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位技能专家都与管道专业毫不相干。诸如此类跨专业解决难题的案例,在此次活动中屡见不鲜,这无疑是能工巧匠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包括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创造意识,这些都是他们破解“难中之难”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疑难杂症现场诊断
玛湖难题这样拆解
玛湖油田是世界最大砾岩油田,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被网友称为“聚宝盆”。自2017年11月30日横空出世以来,玛湖油田已成为新疆油田规模增储上产的新基地。如何破解生产中的难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在生产现场陈其亮班将11大难题摆在了专家团面前。
难题一:部分抽油井由于固井质量问题造成井口不正导致井口偏心无法调整,盘根偏磨。更换盘根频次增加,不仅耗费物力财力,还会造成井口盘根刺漏,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在玛湖第二采油作业区夏40井现场,专家团在巡诊后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是用水平尺确定井筒是否偏斜,也可开挖套管头检查验证。二是利用绷绳校正井口,在表层套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内加注迅凝水泥砂浆,待固化后重新对中。三是修井将油管全部提出,井筒灌满液,开挖井口露出大四通底法兰,切割套管头,重新焊接找平四通底法兰。四是若井口偏斜不严重,建议用异形钢圈校正。
难题二:玛湖第二采油作业区自喷井产气量大,井口结霜严重,回压上升,经常将回压闸门垫子和管线憋破,造成自喷井无法正常生产、地面原油污染。
专家支招:建议根据油井压力安装井下油嘴。另外,采用“井口双管分流技术”降低高气井回压,确保油井正常生产,而这种方法目前在小井距实施也证实效果良好。
难题三:新井和压裂井需要方罐进行外排。外排液中的杂质,沉积在方罐底部,吸液车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清砂困难。在方罐外排期间,杂草、塑料袋等杂物吹入方罐,在罐车吸液时,堵塞吸液口,影响方罐有效利用率,亟待解决。
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方罐内安装泥砂过滤器,泥砂沉积超过2/3时,提出滤砂器进行清理。同时,对方罐罐体进行密封,杜绝杂草、塑料袋等杂物进入方罐中。
细微之间,辨别瑕疵;毫厘之处,难题破解。诸如此类的“火眼金晴”,包括面对一些单位提出的世界难题,中国石油的能工巧匠们给出的种类繁多、心思巧妙的破解之法,让在场的企业管理和技术负责人茅塞顿开,解决了他们的技术问题,打掉了前面的“拦路虎”,赢得大家的叫好称绝,自是一种必然。
焊接专家精准支招
破解长期困扰之患
在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注水站泵房里,焊工技师李晓红向焊接专家王建才描述长期困扰他的心头之患:“注水泵在长时间运转震动的条件下,造成缓冲器焊缝出现网状裂纹,导致水泄漏。补焊后,运行一段时间还会出现漏点,请问王专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王建才指出,这种网状裂纹是疲劳断裂造成的,补焊时要用着色剂找出裂纹范围,将裂纹打磨干净后再补焊。
王建才告诉李晓红:“补焊前,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材质就选什么焊材补焊。我建议最好用氩弧焊打底,焊条填充,盖面时采取排道焊,以便降低热输入和焊接应力。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层间温度,不能过高,焊接时一定要仔细点,发现气孔、夹渣要打磨干净后再焊。”
李晓红恍然大悟,乐呵呵连忙道:“您说得太对了。我要按照您说的方法去焊,一定能焊好,肯定不出裂纹了!”
王建才又补充道:“补焊只是急用手段,找准震动造成焊缝开裂的原因才是关键。我建议在缓冲器两侧法兰之间,增加刚性固定形成模块化,再与地面固定,减弱震动幅度,不再让焊缝受到震动载荷而产生疲劳裂纹。”
李晓红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我一定试试,只要控制震动幅度,焊缝就不会开裂了!”
在乌石化,防腐专工王新栋“追星”王建才成为一段美谈。在联手攻关座谈会结束后,王新栋“堵”住王建才提出他的问题:“对于炼油企业的腐蚀与防护日常管理工作来讲,我们需要在全过程管理上关注哪些细节?”
王建才告诉王新栋,在装置检修焊接过程中,焊接前首先要检查焊工是否有相应的焊接资格项目。焊接时,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的参数焊接。其中有这几个关键点:一是需要针对被焊缝材料,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焊接材料。二是要先将裂纹缺陷打磨掉,再对焊口消氢处理,加热到200~250摄氏度左右。三是一定要用烘干好的焊条,再立即焊接,注意控制好层间温度,焊后再对焊缝部位进行消应力退火。焊接24小时后再射线探伤,防止延迟裂纹出现对焊缝造成影响。
听完王建才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指点,王新栋豁然开朗,连忙说:“您讲得太通透了,让我受益良多,让我对防腐全过程管理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谢谢您!”
正是这样的技术“巡诊”与现场指导,专家们与企业技术骨干面对面联手攻关,石油工匠们帮助企业攻破了一批“卡脖子”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有企业员工感慨:“这些工匠大拿们真是太厉害了!”
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史昆却说:“其实,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的基本功也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和锤练。”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