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全国第一个“专门技艺研习点”落户郑州。
6月22日,李仁清又迎来了一件大事,他和往常一样,和每一个来人握手、道谢、鞠躬,满脸笑容,谦逊到了极点。实际上,他早已荣誉等身。
这一天,中国文物学会在他的博物馆里成立了传拓技艺研习基地,这是中国文物学会工匠技艺专业委员会设立的全国第一个专门技艺研习点。
“进城务工人员”干了40年传拓
李仁清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的农民家庭,他自称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1982年,他高中毕业后跟着亲戚来到省城的古建所当起了小工,从此和墓碑、石刻打起交道,一干就是40年。
如今,他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开创了独特的高浮雕拓法的“大国工匠”。
所谓传拓技艺,就是俗称的拓印,成品即为拓片。传统拓印大多取材于平面碑刻,而高浮雕传拓专注于对高大陵墓石刻和石窟造像等雕塑作品进行拓印,既能提高其可读性,展现其层次感,也可以延长其生命力。
起初,拓印方法全靠李仁清自己摸索,摸索了十几年,个人和行业才都成熟起来。
他说,高浮雕传拓非常辛苦,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有时候把人定在一个点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在高大的摩崖石刻作业时,还要吊在几十米的高空;同时,从业人员还要掌握考古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带着敬畏成为“大国工匠”
高中毕业后,李仁清没有进过艺术院校进修,也没有读过大学,完全靠自学成才。谈到四十年做一件事的感受时,他说了两个字:“敬畏。”
他说,高浮雕传拓要求十分严谨,后期修复的时候,佛像面部相差2毫米,它所代表的年代就会出现偏差。
带着这份敬畏和坚守,李仁清成为高浮雕传拓技艺“大国工匠”。2014年,他成立了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他连续3次为全国传拓技术高级培训班授课;2016年,央视《大国工匠》以他为主角拍摄了专题片;他的作品在“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中被列为精品档案;
2017年6月,李仁清应北京大学之邀举办了传拓艺术专题展。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致辞中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机器,效率提高了,但我们却没有耐心了,手也笨拙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变少了。李仁清先生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刻,他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所有在校老师都要学习的。”
李仁清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交流
6月22日,又一项国家级荣誉“落户”郑州仁清金石传拓博物馆——中国文物学会工匠技艺专业委员会揭牌成立。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将与李仁清联合做培训、做展览。
在此之前,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内就已经设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
中国文物学会工匠技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荣说:“之所以第一家研习点设在郑州,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李仁清这样‘择一事忠一生’的大国工匠。”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