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娱 > 文化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探寻湖南文艺经典背后的“工匠精神”」云台重登,“湘音”不改

2021年06月12日 12:21 来源: 华声在线

9213b07eca8065381b105f4b77fb024cac34829b.jpeg

2018年4月26日晚,新编大型传统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闪亮名片】

今年5月,著名编剧、湘籍国家一级编剧吴傲君创作的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获第24届曹禺剧本奖。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是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剧剧本创作专业奖项,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剧作家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

目前湖南已有16部作品获得该奖项。

【内容梗概】

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由湘籍国家一级编剧吴傲君创作,该剧以明朝正德年间,蔡坤山巧遇微服私访的正德皇帝,以一饭之恩获报的故事为线索,通过遇饭、过堂、散财、耕田、施粥、恩赐等场景,展示了一群活泼生动的众生相,演绎出一部耐人寻味的人间喜剧。

该剧以传统折子戏为基础进行整理重构,是一部富于民间情趣和人性洞察、蕴含社会警示意义的喜剧佳作,充满了鲜活的中华戏曲审美特征。

【创作故事】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瀚潞

“获大奖就像是叫花子捡了银子,这感觉真好!”今年5月,年近80岁的吴傲君再获曹禺剧本奖。云台重登,他言辞幽默风趣,神情则淡然平静。时隔36年,吴傲君和剧本依然“湘音”未改、“湘味”不变。

在几十年的艺海澜涛里,吴傲君枕着洞庭的浩渺文气,一去不顾,如闲云野鹤。只顾从戏曲苦旅里挖出甜,酿成一壶壶美酒,教舞台上下的人们都痛饮酣畅。

慢火煨颗土鸡蛋

为何写《蔡坤山耕田》?吴傲君说,因为“很长时间想吃一个土鸡蛋。”土鸡蛋是外婆的味道,那香味常常在吴傲君的梦里飘过。伴随着土鸡蛋香味的,还有草台子上咿咿呀呀的花鼓戏。

“一个小旦,一个小丑,还有一个胡子佬倌——那是个微服私访的皇帝。”几十年过去了,吴傲君每每想起八九岁时看到的那个“白鼻子”,依然忍俊不禁。

十几年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约吴傲君写个能够保留下来的演出剧目,特别说明只要观众喜爱,不需要得奖。一下子,“白鼻子”从记忆里跑出来了,吴傲君提出改编重构《蔡坤山耕田》,双方一拍即合。

反复阅读了传统小戏《蔡坤山犁田》的剧本,又观看了长沙、益阳等地编排的《蔡坤山耕田》。吴傲君依然迟迟不下笔。为何不下笔?吴傲君说要细细构思,慢慢酝酿,想清楚了再落笔。再问为何不采风,吴傲君说,剧本创作,采风看到的是表面风景,很难了解生活本质。

直到2011年,那个“白鼻子”终于开始从脑海走到纸上来了。书桌前,吴傲君停停打打,轻敲筷子,浅斟低唱,架一个舞台。“麻鞭水响,布谷声声,村夫、农妇作阳春”,山歌声中,蔡坤山高挽裤腿,手扬牛鞭,犁田登场。

吴傲君的戏是从生活里来的。他仔细搜集生活里的碎片,拼贴融合进作品。

农民蔡坤山朴实善良,用朱夫子的名义给逃荒讨米的人施粥。这样的剧情源于吴傲君对家乡平江县连云山下的乡亲们淳朴性格的记忆。“薯丝薯拌饭,薯粉煎鸡蛋,薯藤做柴烧,薯叶子炒辣椒。”剧中白李花制作的午餐则是吴傲君年幼时乡土生活里的美食记忆。

写戏的过程痛苦吗?从前吴傲君也有过这种感觉,可写着写着,他慢慢从中感受回甘。像饮茶、像喝酒一样上瘾。每有会意,便兴高采烈。

有时剧本写得卡壳,吴傲君把剧本放下一边,又回到生活里去。有时半夜灵感乍现,吴傲君赶紧记下只言片语,第二天再编写进剧里。有次剧本挨“批”,吴傲君把批评意见都往肚里装,慢慢评品,从中找到一条修改的路子。

室中方数月,世上已八年。丰富了剧本结构、故事情节、剧中人物等,把单场折子戏扩大增加至六场大戏,不知不觉中,戏就越改越有。情趣盎然间,一颗“土鸡蛋”的香味慢慢晕开。

老酒再酿飘新香

2018年4月26日,新编大型传统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首演。观众冒雨前来看戏,满堂热闹满堂彩,笑声此起彼伏。

其时,距离剧目正式开排,不过短短2个月。捧着《蔡坤山耕田》的剧本,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也为二度创作铆足了劲。

花了两年时间,两次登门,终于请得具有丰富戏曲导演经验的韩剑英有时间执导剧本。又请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奏员陈耀担纲作曲。为了给蔡坤山寻找一位优秀的丑行演员,特地从地方院团借调了衡阳花鼓戏传承人朱贵兵来担任主演。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叶红,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宋谷,已退休的表演艺术家田既安和任寿云也纷纷被邀请入组。

热热闹闹建组后,创作团队全身心投入排演,老中青三代同台创作,传承和发展“省花路子”;为了一句台词的动作,反复设计演练十几遍;剧组成员化身“早起的鸟儿”,每天三班倒排练……火辣多情的湘女,风趣仗义的汉子,包容仁厚的长者,湖南花鼓戏的浓郁戏味就这样出现在舞台上。

好戏多磨,磨的是排练厅里的创排人员,也磨书案前的编剧。从最开始创作到正式首演,吴傲君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修改,有时是改几个字、几句话、一段唱词,有时是整幕的变动调整。吴傲君认为,自己是个手艺人,与砌匠油漆匠木匠是一样的。剧本是一剧之本,编剧对剧本精雕细琢,舞台上的演绎才能更出彩出色。

从最开始创作到正式首演再到进京演出,从省内研讨再到“一改”“二改”,从2018年初到2019年冬,剧本经历了八次修改,舞台演绎也经历了数次打磨改动。

“写老百姓爱看的花鼓戏,唱的是村头田边农民常哼哼的小调,说的是老百姓想说的普通话,演绎的是他们熟悉的故事,讲的是他们心中尊崇的伦理道德。”吴傲君以此为创作动力。

创造现代戏,革新传统戏,使湖南花鼓戏现代化与戏曲化走向结合,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此为创排目标。

吴傲君、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等,怀着执着的热爱与坚忍的苦守,为优秀舞台艺术筑造下坚不可摧的根基,让湖南花鼓戏这一坛历史悠久的老酒飘新香,让花鼓戏的春天林深木秀、蔚然成景。

【评论】

剧作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独特,表演之精彩,滋味之醇厚,委实令人产生极大的观赏快意。对《蔡坤山耕田》这部戏,我有三点印象:第一、人民性,完全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描写的。第二、假定性,这部带有虚构性的剧目,以扎实的生活为基础。第三、戏剧性,又一波三折又峰回路转,有趣、好看、耐看。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汪守德

《蔡坤山耕田》是一部集喜剧性、幽默感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剧目。该剧继承了中国戏曲民间喜剧的优良传统,虚构了一个传奇化的寓言式故事内容。若完全用生活逻辑来推理故事情节,剧中会有很多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地方,但恰恰是这种超越生活逻辑的、带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给这部戏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 冉常建

这是一部极具湖南花鼓戏审美风范和表演特色的成功之作。该剧虽然是讲述古人的故事,但以民为本、以农为本、行善积德的主题,与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息息相通的,也最能体现戏曲艺术潜移默化、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在二度创作上,导演从剧种本体出发,不断超越自我,一剧一格,把舞台用活。简洁、大气的舞美给有限的舞台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剪影的设计和皮影化的表演造型极具特色,同时把戏曲传统写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全剧制作精良,表演细腻,唱腔动听,风格鲜明,十分难得。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顾问、戏曲理论家 季国平

《蔡坤山耕田》是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文艺“二为”方向的剧目,体现了民族风格、民间趣味、民本思想三方面的特点。谢幕的时候,众人为县官支招如何当一个好官的环节,这很明显是编剧站出来借人物说话进行说教。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傅谨

创作歌颂喜剧很容易落入俗套,这部戏歌颂生活、歌颂美好、歌颂人性中的光辉,同时,也有批判和嘲讽。但它的批判挖苦并不辛辣,有鞭打但不激烈,完全是民间视角、民间逻辑、民间立场、民间趣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马也

由小戏改编而来的《蔡坤山耕田》具有进步性和时代化,这体现在对传统故事的处理、升华上,尤其是对人物的塑造,无论是蔡坤山、白李花,还是县太爷、皇帝,都在民间性的基础上有了前进和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主编 范小宁

相关资讯

  • 首届“民族杯”大美中国·青少年作品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动

    近日,首届“民族杯”大美中国青少年作品展启动仪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歌舞团的开场舞表演,使得启动仪式增添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喜庆氛围。无独有偶,众人拾柴。同时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有:2022“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赛”颁奖典礼;2022…

    2023-11-21 9:33:58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课题调研座谈会在泉州召开

    2023年8月18日—20日,民盟中央2023年度课题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调研座谈会在福建泉州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

    2023-8-23 10:12:06
  •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新华社深圳6月7日电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7日下午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在贺…

    2023-6-8 9:53:34
  • 习近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

    2022-10-18 9:52:30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