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 > 工会

杨冬梅: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2019年11月08日 11:34 来源: 工人日报

       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借鉴;既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激励广大职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看望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和运营的工作人员代表时,他强调,大兴国际机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世界眼光、战略眼光,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倡导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逐渐形成热潮。最近,随着杭州全国首个“工匠日”的设立,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工匠馆”的开馆,工匠精神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但是,这只是对工匠精神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还缺乏对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特殊性的研究。实际上,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借鉴;既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激励广大职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工匠精神的继承发扬与学习借鉴

  在中国,“工匠”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即社会分工中开始独立存在专门从事手工业的群体后才出现的,此时工匠主要代指从事木匠的群体。随着历史的发展,东汉时期工匠一词的含义已经基本覆盖全体的手工业者。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

  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

  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例如,“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

  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为满足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需要而产生

  在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弘扬工匠精神,是为了造就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以满足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而要完成这一目标,急需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要切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其次,弘扬工匠精神,是适应国际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提出了各种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出大批大国工匠,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弘扬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的需要。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千篇一律的工业化生产不同的是,如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新蓝海。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也就具有了某种历史必然性。

  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构成有机整体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说明,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三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世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除了劳动的异化现象,劳动才能真正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才真正成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精神是位于哲学层面的,它是支撑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劳模精神,还是工匠精神,都是基于劳动光荣的理念而产生的,是劳动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不同实现形式。

  就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而言,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模,工匠精神的主体是职工。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和工匠精神相比,劳模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劳模精神除了强调卓越的技能,同时还强调高尚的道德情操,劳模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对全社会起到了引领作用。工匠精神更多地强调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它是对广大职工的一种时代要求,更强调职工的个体完善。另一方面,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素质,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总之,要发挥好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作用,必须处理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使三者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教授)


相关资讯

  • 王东明看望参加2024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的首批劳模工匠代表

    王东明在看望参加2024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的首批劳模工匠代表时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亿万职工积极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6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京看望了首批参加疗休养的200多名劳模工匠代表,同时启…

    2024-6-17 11:17:16
  • 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今晚(3月1日)在四川成都揭晓结果。十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水轮机装配特级技师 崔兴国上海城投污水…

    2024-3-2 10:34:02
  •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蔡奇出席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

    2023-10-25 10:16:25
  •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京开幕

    7月28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7月28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大会深入…

    2023-7-31 17:19:39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