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黑石是全球PE老大。知道黑石不一定懂PE,不了解黑石肯定不懂PE。5月11日的福布斯杂志以《华尔街不可阻挡的力量》为题对黑石进行封面报道。文中写到,黑石等PE已经取代高盛和JP摩根等投行成为新一代华尔街之王。
到底黑石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有何独特之处?商道君希望通过梳理其发展脉络,带大家来看看黑石乃至私募股权业的辉煌之处。
黑石的创建
黑石于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史蒂夫.施瓦茨曼以及理查德.贝内特共同出资40万美元创建。黑石的名字来自两位创始人,Schwarzman在德语的意思是黑色,Peter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石头。
彼得森生于192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取得MBA学位,曾出任多家咨询公司的高管。商而优则仕,1972年至1973年曾任尼克森政府的商务部长。之后,彼得森回归商界,出任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和CEO。
彼得森年长施瓦茨曼20岁,两人在雷曼兄弟的关系亦师亦友。有的观点认为黑石是白手起家,但不要忘记,两人在雷曼兄弟和华尔街多年的信用积累才是黑石后来成功的最大资本。
黑石在创建之初从事并购重组的财务顾问业务。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黑石觉得客户不仅仅需要顾问服务,更需要投资伙伴,于是决定进入投资管理行业。1987年,黑石凭借2年成功的财务顾问服务记录募集成立了第一只PE基金,金额为6.35亿美元。
这只PE基金为注册在Delaware州的有限合伙企业,黑石作为普通合伙人(GP),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LP)。黑石提取的年度管理费为2%,基金业绩超过8%后,黑石可以提取20%的业绩提成。基金募集成立之后的第二天,1987年的股灾发生。之后,垃圾债市场全面崩盘,持有垃圾债的大量社区储蓄公司破产,资产廉价向市场抛售。备足弹药的黑石迎来发展良机,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上市前夕,黑石共管理884亿美元的基金。此时的黑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PE基金管理人了。根据上市前的公告,黑石管理的基金可以分为三大类,PE基金(331亿美元)、房地产基金(200亿美元)和其他另类投资基金(354亿美元)。
黑石管理的三大类基金中最大、最传统的是PE基金。从黑石对PE基金的描述来看,投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基本是权益类投资。黑石认为,PE行业之所以投资收益能够高于公募的权益类产品,是因为PE基金可以运用杠杆,借款进行投资。1987年至2007年,黑石的PE基金共投资过112家公司。2007年上市前,黑石PE基金投资的公司数量为43家,其中不少是上市公司。
黑石PE基金的来源则主要是面向机构投资者私下募集。万事开头难,为了募集第一只PE基金,黑石共发出了488封招募信。20年的投资回报记录,使得黑石在客户圈建立了信用。2007年上市前夕,黑石的主要资金来自养老金(54%)、保险公司(10%)、母基金(10%)等机构投资者。富豪家族投资和个人投资者合计9%。
靠巨资豪赌EOP、希尔顿
黑石总是在刷新私募股权基金收购金额的新纪录。
2007年情人节的前一天夜晚,施瓦茨曼迎来了他60岁的生日,他豪掷300万美金为自己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纽约城金融界、政界和演艺界的数百位名流们,身着正式的礼服,前往曼哈顿公园大道参加了他的生日宴会。
就在数天之前,黑石集团刚刚以39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它对全美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EOP的收购,这笔交易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作为CEO,施瓦兹曼将接管这家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在这桩收购案中,比黑石的两位老板董事长彼得森和CEO施瓦茨曼更加风光的是该集团房地产部门的负责人高级执行董事乔纳森格雷,他堪称此次收购的核心人物。现年37岁的格雷1992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就直接加入了黑石集团,30岁的时候则被提拔为集团最年轻的高级执行董事。2005年黑石集团房地产部门的执行官约翰离职后,格雷便成为了黑石房地产部门的灵魂人物。
与竞标对手的争夺中,施瓦兹曼对EOP志在必得。最终,在2007年2月7日,EOP公司表示其社会公众股东在一个临时股东大会上已经同意了黑石集团的并购方案,收购价格为每股55.5美元,连带黑石集团承担的EOP大约165亿美元的债务,黑石收购总成本接近395亿美元,而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
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不出意外,黑石有望在近两三年内从EOP交易中获得约50%的投资回报。这种结果使人联想到了两年前施瓦茨曼手持230亿美元的巨资冲进私人酒店业展开地毯式狂购的情景。现在,这些到手的酒店不断创出收益率的历史新高,而且根据普华永道的估计,2008年之前,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每年都将继续攀升。黑石最终能从EOP身上收获多少看其今后的运作了。
坚持不做敌意收购
彼得森在Sony公司担任董事期间,与其总裁盛田昭夫结下深深的友谊,凭借此关系,黑石抢得Sony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代理权,攫取了第一桶金。
之后他们创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艰难的募资过程,黑石的第一只基金筹集了8.5亿美元,吸引了32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器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在内。
在黑石的成功秘笈中,有这么一条使得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使之获益非浅在盛行敌意融资并购的20世纪80年代,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为公司发展定下了一条基本准则:坚持不做敌意收购。
他们发现,运用彼得森强大的人脉关系网与他们每一笔收购生意中的相关公司建立友善关系至关重要,而且无往不胜。这一条现在已经成为黑石的标志性策略,不仅使其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使得黑石成为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黑石的上市之争
2007年5月21日,在公众眼里一向低调、神秘的黑石集团宣布,公司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IPO,最多筹资47.5亿美元。
黑石上市无疑是私募股权和创投行业史上一个开创先河之举。尽管黑石并不是第一家进行公开募股的华尔街顶级私募股权基金,但它是第一个将其主体公司上市的私募股权公司。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黑石的IPO中出现了中国的身影。2007年5月20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宣布斥资30亿美元购买部分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每单位的购买价格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
以发行价计算,黑石集团的估值约在336亿美元,大约是高盛集团的1/3,也低于美林、摩根士丹利,但已超过了老牌投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公司。由此引来市场对其价值的质疑。
与此同时,在招股书中,黑石不肯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既不提供每季度收益数据,也不发表收入指导,而且反复说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高于股东。
黑石处处表明上市并不等于拱手让权给股东。董事长兼CEO施瓦茨曼仍然计划将公司的控制权集中在合伙人手中。黑石集团由其普通合伙人黑石集团资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而后者主要受控于公司的高级董事总经理。
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规定,公司普通股股东只能获得有限的投票权,无权选举普通合伙人或公司董事。公司将继续原有的私人企业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可以确定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价格来买卖权益资产。这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基金投资人。
黑石还表示不会受到评级公司的影响。私募股权基金所带来的巨额债务对于黑石的评级肯定不利。黑石说,在上市的前两年资本充裕,但之后债务股本比例可能会高达3-4倍,即使上市,也不会改变高杠杆率的运作。
这样与众不同的上市,给美国的监管者带来一些新问题。黑石的要求跟美国证监会对于股东权益的规定有所冲突。从税收来看,黑石的收益缴纳15%的增值税,而非35%的企业所得税,有不少税务专家指责黑石意在避税。
无论如何,与其他公司一样,上市会给黑石带来一些竞争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和投资的不透明性被视为其实现高回报的主要条件,它们一向受益于较为宽松的监管,一旦成为公众公司,必然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向来秘不示人的业绩和员工薪酬将会示众。
此外,私募股权公司的利润,只有在所收购公司的股权出售以后才可以实现,而这在时间上是非常不规律的。在这种情况下,与目前的投资者不同,小投资者可能无法理解公司利润的起伏不定,如果公司出现任何麻烦的征兆,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抛出股票。这就是KKR的上市基金股价低于净值的一个原因。
那么,黑石为何上市?据说是为了给两位创始人和其他合伙人解决身家问题,让每一个人都清楚了解到自己拥有多少身家,以免在两位创始人离去之后,因为利益争夺而使这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分崩离析。
然而,人们并未如愿在招股说明中看到斯瓦茨曼、彼得森和其他主要合伙人的股份,有着在高潮期套现企图的他们仍然保持着隐秘低调的作风。就公开信息,彼得森将于2008年退休,届时他可以出售其股份;而据美国媒体猜测,斯瓦茨曼的资产超过100亿美元。实际上,黑石上市后,施瓦兹曼可以释放一部分自己的股份,而不丧失控制权。虽然如果这被当作是市场处于高峰时的无耻套利行动,他可能会失去黑石集团一些 有限合伙人的尊重,这些人包括投资股权收购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富有的个人。
跃跃欲试中国市场
过去几年里,黑石一直把亚洲的投资重点放在印度。2006年,黑石在印度累计投入高达10亿美元。然而,各种迹象表明,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黑石新的投资前沿阵地。
然而,黑石在中国的开局似乎并不顺利。2004年8月,当时全球最大的旅游集团美国胜腾旅游分销服务集团全资子公司胜腾TDS中国控股公司与中青旅合资成立了中青旅胜腾旅游有限公司(遨游网),通过互联网开展酒店、机票及包价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业务。其中,中青旅持有遨游网60%股份,胜腾TDS中国控股公司持有40%股份。
不过,中青旅与胜腾的合作并不成功。随后,中青旅将所持有遨游网全部股权分次转让给了Travelport。由于2006年6月黑石出价43亿美元收购了Travelport,遨游网由此成为黑石集团的孙公司。股权转让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晓冬接替原CEO位置,中青旅方面才开始向遨游网提供更多的资源,施加更大的影响。遨游网目前的实际运营已完全由中青旅方面负责。
然而,这种调整并没有给遨游网带来经营上的突破。据中青旅年度报告,遨游网2006年亏损2836万元,加上2005年亏损的约3172万元,诞生不到2年的遨游网累计亏损总额已达6000万元。无奈之下,黑石决定退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所持遨游网60%的股份转让给中国青年旅行社(香港)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250万美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黑石就此放弃中国市场。2007年1月11日,黑石成功邀请曾在2001年至2003年任香港政府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出任黑石高级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主席职务。梁锦松上任后,马上就开始了其拓展中国市场的行动,并最终促成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投资黑石。
作为还未在中国实质性开展业务的唯一一家私募股权基金,黑石的实力值得投资界和产业界关注。目前,黑石集团拥有52个合伙人和750名雇员,单单在2006年,就新募集了156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收购基金。截至 2007年5月1 日,黑石集团管理的资产达884亿美元左右,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黑石集团拥有60多名在多个领域具有专长且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而联手世界500强大公司共同投资是他们的主要风格,如与时代华纳投资六面旗主题公园和ATT投资Bresnan;迄今,其投资并持有的公司总企业价值超过1500多亿美元。。
截至2007年5月1日,进行交易 214宗,总投资规模达133亿美元,企业总价值超过 1022亿美元。黑石还参与收购北美最大的地产公司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
不过对比黑石的发展历程,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起步晚于欧美,与私募基金行业相关的法律和会计服务也比较落后,部分政府部门的观念和作风也需要进一步转变。当前关于私募基金行业的很多争论,比如人员管理、监管体制以及私募基金分类等问题,都可以从黑石的发展中找到答案。
在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私募基金行业的方向是坚定的,发展之路不会是坦途,但只要总结好前人经验,利用好后发优势,也能实现青出于蓝。